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白雪歌大唐 > 第12章 妙手生花(五)

第12章 妙手生花(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夜的他心情有些糟糕。

妙娘子服毒自尽,让李隆基有点意外。

“打了五十板,留了气。只是没想到这女子如此烈,宁愿自尽也不愿交待刺杀动机。”十四立在旁边禀报,“另外,我们的人去瓜州雷神庙查了,那边已经人去庙空。”

蓬莱阁被烧了一半,废墟里也找不出端倪来。牢里关押的身上有印记的十几个女子,也十分倔强,怎么刑讯也撬不出一句有用的话。妙妙昨夜被审问时,已经把全盘罪责揽到身上,并央求十四放过蓬莱阁的其他人。

可笑她一面之词,十四怎会相信。

“都流去西州,充籍。”李隆基端坐在案前,继续研究面前的舆图。

“阿郎真答应那个妙娘子,放了蓬莱阁的人?”

“妙娘子已经认罪伏法,其他人再审也审不出什么来。”李隆基轻叹口气,“我本不要她性命的。妙妙再狂,也不会在玲珑宴时派手下掌柜妙仪明目张胆去刺杀官员,可见是有人栽赃陷害蓬莱阁。”

“可是蓬莱阁搜出了私弩。”

“如果是你,你会蠢到让自己身边的人去刺杀官员,还把凶器藏在家里?”

“这。。。”

李隆基眼里看着舆图,又淡然道:“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但沙州城内肯定存在一股势力,蓬莱阁只是其中下线,车马行的人可能也是。妙娘子显而易见在保他。”

“所以阿郎虽然没要她们的命,却也把她们流到千里之外,不再在沙州兴风作浪。”

“嗯。”李隆基手指在舆图上来回游走,最后像下定决心似的,吩咐道,“你去衙署一趟,找李思贞,告诉他把缉捕文书和画像分发到瓜沙道上各个驿站、烽铺,势必要把康大郎找出来,特别是他手里的霜羽青兰。”

“是。”十四不再询问,麻利转身出门。

出门的时候,十四碰到裴霖跑回来。这个小郎君跑得急,十四不动声色往旁侧了身形。

“多谢!”裴霖挥了挥手,声音渐行渐远。

十四摇了摇头,嘱咐周遭近卫护好阿郎,随后径直朝衙署走去。

裴霖急匆匆回来,见阿郎正在专注阅读,他在门口顺稳了气,又将靴上泥土在阶下蹭干净了,这才进屋。

“阿郎,有新进展。”裴霖压着气息道,“沙州的天光墟近日要开了。”

“天光墟?是何物?”李隆基抬头问。

“听闻是陇右道一个地下商会组织开设的鬼市,每年一次,时间不定,不过几乎都在八、九月份。”

“地下商会组织。。。”李隆基重复着关键字眼,“是否与蓬莱阁背后的人有关联。。。裴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阿裴每天在东西大街游走,无意中在一家酒肆听旁边商客提起的。我花了一片金叶子,那人才肯透露几句信息,说是每年端午时节,其会在陇右道各州县分派天光墟通行令,总共八十枚,从达官显贵到白衣乞丐均有。曾经沙州北巷杂院里有乞儿被分到一枚通行令,卖与当地富商换了几百贯钱,从此改变命运。”

“听闻天光墟上交易的物件,都是市面上难以找到的孤品或是见不得光的珍品,只是这交易见不得光,地点十分隐秘,没人敢透露出来,只知这次是选在沙州。”裴霖一脸严肃看向李隆基。

李隆基会意:“你的意思,霜羽青兰?”

裴霖点头:“不是没这个可能。蓬莱阁和何金氏都提到过,这草可以换金子。康大郎贪财,偷霜羽青兰不就是为了换金子吗?这草要是不尽快脱手就烂在手里了,到时候一文不值还被一路追杀,得不偿失。阿裴想,他很可能还藏在沙州附近等天光墟,因为这是他脱手霜羽青兰换钱的最快选择。”

“嗯。做的好。”李隆基拍拍裴霖肩膀,“这几天你再去跑跑,看能不能问出天光墟地点。”

“嗯。阿裴一定去问到。”裴霖十分郑重点头。

“八九月。。。”李隆基喃喃道,“八月么,今日是八月多少?”

“回阿郎,今日八月二十。”

李隆基望着院子里的落叶,目光突然放亮:“我怎么把重要的事忘了!裴霖,现下沙州哪座寺庙的香火最旺?”

“寺庙?”裴霖撅着嘴眼珠转得滴溜溜圆,“我知道了!兴龙寺,对,是这个名字,在城西南二十里的甘泉河边,最近很多东面来的行商过去烧香,城里也不少富人过去。阿郎要去拜拜?”

“嗯?”李隆基飞去一个眼刀,一指弹到裴霖头上,“重要的事也不帮我记着!”

裴霖被小主人这么一弹,恍然大悟,一拍脑门喊道:“哎呀,三日后王妃生辰,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给忘了!阿郎恕罪,我这就找人准备。”他一边说一边往外跑,转溜烟儿又不见了人影。

李隆基揉了揉太阳穴,暗自唏嘘。

最近真的是太累了。

十四把消息送到府衙,正巧林晚照也在。林晚照要留他吃午饭,他委婉回绝了,只尴尬说自己要执行任务,便拔腿就跑。

林晚照手里拎着捆蚕丝线,一边挽一边念:“这洛阳城的侍卫都这么腼腆吗?”

李思贞重新坐回案几边:“朝廷命官,你以为跟街坊邻里一样随意?”

“看来住在洛阳城里也没什么好的,还是这里自由些。”林晚照想了想,有些担忧道,“他刚才说,少卿下令要把海捕文书下发到瓜沙道?这么大张旗鼓公开抓人,就不怕引起其他各州的猜测,暴露宫廷下毒案?”

“霜羽青兰在康大郎那里,好不容易查到南门,又给他跑了。找不到霜羽青兰,陛下恐有性命之危。太子在朝廷的势力未稳,目前二张把持政务,旁边还有个凉王虎视眈眈。这个节骨眼要是陛下有什么事,朝廷动荡难平。凌家大郎应该也是着急没办法。”

“嗯。。。这倒是难为他了。”林晚照靠近案几,见李思贞真正看官府文书,便也凑近读了几行字,“缺粮请援。。。哪里的文书?伊州之印。。。伊州?”

“嗯。”李思贞正欲解释,突觉心口又闷又痒,止不住咳嗽起来。林晚照见状,赶忙放下蚕丝线,给他倒了一碗清水来。

“最近几天老是咳嗽,是不是染上什么病了,我差人去喊元郎中过来给你看看?”

“不用。多喝水就缓解了。”李思贞放下碗缓了缓气息,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大郎跑了,霜羽青兰没找到,现下伊州又来请援了。”

“流民营里登记在册的人,饥荒就占大半。虽然这些人逃离原籍不敢说来历,但我从他们的口音、生活习惯,知道大部分来自伊州、庭州附近。”林晚照道。

“嗯。伊州今年大旱欠收,骆刺史行来求援书,想跟沙州借粮。”

“为何不跟庭州借?北庭都护府不管?”

“伊州自身就是北庭府的供粮地,伊州都没粮食,庭州哪来多余的粮救济。”

“北庭都护府上报洛阳了吗?”林晚照刚问出口,就反应过来,自问自答道,“看来是没有,不然也不会这么多流民为了活命逃到沙州来。话说今年也确实奇怪,天气变化太快了。”

李思贞卷起文书,心思沉重:“要论起来,伊州良田数量与沙州比差不多了多少,只是沙州经过几代努力开渠引水改善了不少田地。伊州地处于天山末端,水渠少,人力也少,人们能不能吃饱饭全看老天爷心情。”

“可我们也不富裕。北府渠那边的水道被沙石堵了,最近才疏通,官田今年的收成也不尽人意。”林晚照道。

李思贞叹了口气:“北庭府才成立两年,根基不稳,那边实在太穷了。若不是陛下在北庭府驻军两万,打通商道北道,引西域行商来往,恐怕那边就要慢慢荒废,最后落入突厥人之手。”

“骆刺史那边要借多少粮?”林晚照问。

李思贞伸出一根手指。

“一千?不对,一万?!”林晚照惊呼。

“一万石。”李思贞沉着点头,“且只能缓解到年底。北庭都护府奏疏其实已经送往洛阳了,但。。。一个月了,还没有任何指示下来。”

林晚照倒吸一口气,缓缓道:“这就对上了。。。陛下中毒不宣,闭门不见,朝中大半政务被二张控制。我们陇右道的文书不也没批示下来么。可是一万石不是小数目,我们怎么拿得出来?要不,委婉回绝了?”

“晚娘。。。”李思贞意味深长看向林晚照。

林晚照眼波几经流转,最后还是忍不住哀叹:“哎呀,我就知道你心软,见不得饿殍遍野。敦煌、寿昌两县官仓总共才收五百余石,这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李思贞手指敲打台面,似乎另有所思。他思考半晌,最后挑出一卷卷轴摊开来,上面是沙、瓜、伊军事舆图。

“恐怕还要多准备些粮食。。。”李思贞喃喃自语,双目蒙上一层白雾。

“啊?为什么要多准备?一万石还不够?这么多粮食从何处去弄?”林晚照简直心头都要急出火来。

李思贞手指停滞,沉思片刻,最后凝眉沉重答道:“我有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