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此去经年 > 第14章 敌袭

第14章 敌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闻朝最近那些事赵简是有所听闻的。当时他懒洋洋倚在香妃榻上,如听着话本闲谈一般听着赵闻朝最近的动向。

当来汇报的那人说完,自以为聪明地补上一句:“真是不知好歹。”

赵简眯着眼看着这个看着身上流着纯得不能再纯正的汉族血统的男人,此刻神态近乎谄媚地看着他,他笑了笑,发现自己也不是最讨厌那些口口声声说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酸儒,他还是最讨厌这些低声下气,趋炎附势的狗。

那男人被一脚踹开,头砸到一旁的茶几上,鲜红的血从额角留下来,那男人顾不上流血的伤口,却一个劲地对着赵简磕头,头上的血顺着额头爬上脸,像密密麻麻的蜘蛛网。

赵简觉得无趣,又坐回榻上,念了一声:“滚吧。”那男人立刻屁滚尿流地跑了出去。

现在看看,他想他心横手辣的名声也不算虚名。

赵简两膝盖合在一起抱着腿坐在榻上,他很喜欢这个坐姿,他啧么着刚刚那人传来的话,赵闻朝不想要这皇位了。

也是,如果他是赵闻朝,与其天天兢兢业业想着如何彪炳史册,被后人传唱为一代明君,还不如就闲散地过完一生,不去管百年后身后之名。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赵闻朝之前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活了快二十年,前十九年一直励精图治走在皇帝希望的轨道上,这态度的转变意味着变数,是什么变数让赵闻朝改变了想法?

赵简想不明白,想不明白这件事使他烦躁,他对着月光端详着榻边小几上的一把弯刃匕首,刀背银光锃亮,赵简握住刀刃,铁器刺破血肉不仅仅带来痛感,还有快感,他微微眯着眼,血滴顺着掌纹落下,一滴两滴,在茶几上滴成暗红色的湖泊。

还是那夜那场宴会,赵简忽的回过神,赵闻朝已经不在席上。很奇怪,赵简记得他小时候是最爱热闹的。

他还记得那时,他不到十岁,母妃被白绫赐死,留下妖妃骂名。他站在宴上,看着的那时不过几岁光景的赵闻朝站在桌前,没比那桌子高上多少,举着小酒杯嘴上说个没完。

偏偏众人都喜欢他说的,皇帝笑着捋须,皇后嗔怪叹一句:“你这猢狲。”底下奉承的人夸着二皇子多么才华惊艳。而他,在宴席上,四周仿佛歌舞升平,他却自感身在冰窟,无处可逃。

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宴席上他就很少看见赵闻朝了,他眯着眼,细细回忆起。不知为什么,他有些预感,这些变化间绝对有什么关联。

还没等他想明白其中的变故,就听见殿外遥遥跑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何事如此着急?”皇帝皱着眉,显然有些不悦。

而赵简支着头,细细品味着皇帝表情的变化,从不悦到震惊,再到惶恐,尽收眼底。

宴散了,灯落了,赵简站在殿前,看着大门两页缓缓合上,嘴角的笑意最终是藏不住了。

皇帝连夜召集大臣在御书房商议,事件发生的太过突然,信件内容又过于简略,很难判断具体的情况。虽然商讨了一个多时辰,最后还是只能得到“再等等消息”这样模棱两可的措施。

皇帝深叹一口气,挥挥手让大臣都散了。兵部尚书是个老人了,但身子骨很好,但初春还在倒春寒,夜晚有些凉意,他膝盖有之前的旧伤,走不了太快。他是最后一个出了殿门的人。

殿门外却还有人在那立着,穿着一袭青衣的少年在春夜里站的笔直,长身玉立,一表人才,老尚书就算听了这京城里大半年沸沸扬扬的传闻,他至今仍然觉得,如果二皇子能被立为储君,这未来之业才算有了着落。

“李尚书。”赵闻朝执得是晚辈礼。

老尚书受不起这礼,连忙躬身回礼。

稀奇的是,这位一向淡定的近乎闲散的殿下此刻眉心下意识蹙着,担忧之意全然掩饰不住。

“父皇可还在里面。”赵闻朝低声问道。

“陛下还在,殿下您……”老尚书欲言又止。

赵闻朝又鞠了一礼,已经管不上去听老尚书想说什么,向殿前要了个通告,进了殿门。

皇帝明显还在焦躁之中,赵闻朝已然收敛了神色,恭敬地行了一个礼。

“你来是做什么?不是拿了主意要做一个清闲人了?来我这装什么勤奋。”

“北疆敌袭大营之事现下还是捕风捉影,待确定了情况再思索对策也不迟。现下当务之急还是派人去确认北疆军营的受损情况。”赵闻朝躬身一躬到底,皇帝看不清他的表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