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元左右想不明白,道:“若不是长乐公主的意思,说不定就是虞山铭的主意,也保不齐是哪个狐假虎威……宰相还有三门穷亲戚。”
秦灼看他,“长乐是皇女,皇家哪来的穷亲戚。”
“皇家没有,她母族总有啊。”
陈子元此话一出,见秦灼眼皮一跳,抬头直勾勾看向他,忙问:“我说错话了?”
“母族。”秦灼皱眉思索,“她的生母是皇帝的发妻,被皇帝休弃后死因蹊跷,但皇帝追封了她的长子、又如此厚待她的长女,却没有给她上谥。对她的娘家也……”
长乐的母族后来如何了?
朝中谈论外戚皆以卞氏为尊,从未提及过长乐的舅氏。而长乐再获宠爱,也没有提携自己的母家。
这不合常理。
陈子元道:“我去查。有眉目之前,殿下还是不要妄动。”
“我得去这一趟。”秦灼说,“劝春行宫有我们的人。”
“灯山不是全部撤离了吗?”
“灯山撤离,但在籍的没法走脱。就像阿南,在七宝楼有在册的记录。而行宫众人都有宫籍,贸然离开反倒暴露。”秦灼将酒碗倒扣,“长乐的母族也要查,其他的……我去一趟,再说以后。”
***
行宫秋叶萧瑟。
乐人已怀抱琵琶立于阶下,待长乐车辇至,皆口呼“娘娘千岁”。人群浩浩荡荡往殿中拥去,一顶帷帽从树影后一闪而过。
阁门轻轻一响,秦灼摘下帷帽,将门掩上。
阁中坐着一个女子,听闻人来,也旋然起身。
秦灼看见她的脸时,止住脚步,蹙眉问:“阁下是?”
那女子做宫人打扮,年纪约在三十上下,对他微微一福,道:“郎君所候之人无法前来,托妾代为面见。”
秦灼微笑道:“姐姐怕是认错了人,我是公主随从,走错了阁子。”
他正要走,那女子突然问:“不知郎君记不记得,元和九年重阳,桐木生油、祝融降火一事?”
脚步一顿。
秦灼陡然转身。
元和九年重阳,他居住的祝融台失火。
那年他不过十三,已坠马断了双腿,熊熊烈火里根本无法走脱。轮椅倒翻在地,濒死之际,却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冲进火海。
那双小手扒住他后背,连拖带拽地将他往外拉。
他知道那是谁。不会有别人。
于是他拼命从喉间挤出声音,若有似无地叫道:别管我,你快走。
那人没听他的话。她一直不听话。
意识泯灭之际,他像听见轰隆轰隆的声音,像有什么崩塌,又像又什么砸落。等再睁开眼,他已被救出生天,九岁的秦温吉裹着湿衣缩在榻脚,半张脸血肉模糊。
……像被重锤擂在心口,秦灼两眼发花,几乎能呕出血。
祝融台失火是被做的手脚,但秦善只是轻轻揭过。后来陈子元查得,秦灼寝宫的桐木屋梁被刷足了油,他回禀这件事时,只有秦温吉在一旁。
这件事只他们三个人知道。
面前那女子用秦语叫他:“殿下。”
双手加额,翻覆两次,最后手心向上,缓缓叩头。
这是初次觐见之时,秦人叩见少主的礼节。
秦灼受过这一礼,便算是承认。等她三拜之后,秦灼轻声说:“请起吧。”
女子应声起身,秦灼问:“如何称呼?”
“妾贱命秀云,是淑妃的线人,后来又见到了郡君。”
秦灼忙问:“郡君境况还好吗?衣食如何?还有没有人苛待她?”
秀云答道:“一切安好,殿下放心。”
“温吉未能受邀前来,是有什么情况?”
“中宫驳了公主的帖子,说郡君身子不爽。妾是混在其他宫眷的随侍里出来的。”
刘正英清扫秦人,正是得了永王的助力。只怕永王已知秦灼与长乐合作,这才知会皇后,阻拦他们兄妹相会。
刘正英已死,估计永王下一步会对他正式发难。
秦灼思忖片刻,道:“宫中有我们多少人?”
“具体妾也不甚清楚,但二三十数总是有的。”秀云道,“淑妃殁后,陛下遣送淑妃宫人,在宫内也多番清扫,我们不敢贸然互通消息,等郡君入宫才渐渐联络起来。”
秦灼听出弦外之音,问:“是温吉在做这件事?”
秀云轻轻颔首,“宫中众人,悉听二位殿下调遣。”
秦灼沉吟片刻,“我本想偷天换日,请长乐公主将温吉偷换出来。但以公主个性,不会做这种把柄确凿之事,太容易在皇帝那边露出马脚。现如今,只能造一场乱子出来。”
秀云叹道:“只是宫规森严,若要生乱谈何容易?何况还有数道宫门,层层有重兵把守,古往今来闯宫之人,哪有逃出生天之辈?”
秦灼沉默了。这的确不像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阁外琵琶声悠悠传来,群弦拨动嘈嘈杂杂,热闹之外,阁子里却静得发冷。
秦灼嘴皮轻轻一动,终于开了口:“你什么时候回宫?”
“约莫卯时。”
“还有三个时辰。”秦灼看向她,“这样,宫中有什么端倪,事无巨细,统统讲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