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灼提心吊胆数日,身边却全无有关他身份的风声,似乎刘正英毫不知情,或者守口如瓶。他随卞秀京出京,秦灼一时半会也够不着他,既灭不得口,只得做好全盘打算,甚至身后诸事也一一交待,仍在长乐府中靠日子。
自上巳之后,秦灼便有意无意避开阮道生。阮道生忙得脚不沾地,公主府也少回,但金吾卫新人一入,他们早一批的便该清闲些,实不知整日忙些什么。是以二人再见,已是罗衣换纱衣,竟过了一个季。
六月初六,天子上林狩猎,是为夏苗。亲王宗室在侧,百官及子弟均随侍。
上林苑芳草一望无际,密林一翠千里。四方已竖起大旗,只待皇帝下令,便可招旗宣布入山狩猎。
狩猎之前,按例百官先行赋诗。皇后微笑道:“不知今年先讨得哪位相公口彩。”
华盖下,长乐手掌团扇,笑吟吟道:“年年都是儿郎打头,这回不如请位娘子作首。”
皇帝会意,也笑着叫道:“孟卿。”
席间立起一道人影,身形清瘦,着绯色官袍,腰白玉带,未曾妆饰仍眉黛唇丹,却也是淡淡眉毛,浅浅嘴唇,面皮也白净,五官便如素扇面上点染的一幅小写意般。列席无数男子,只此一个女流。
因才学充女官,后与吕择兰当廷对策,胜负无分,时人誉为女状元。皇帝宴其于凤凰台,特擢其为礼部侍郎。
孟蘅,孟露先。
当即有内侍搬了条案,铺纸摆墨,请她当场赋诗。孟蘅领旨谢恩,跪坐案后正欲蘸笔,突然听人道:“且慢。”
竟是长乐忽而起身,扇面轻打帘下流苏,人从华盖下一步出来,瞬时丽影摄尽日色,只觉她艳若金阳。她将扇子一丢,走到案前,柔声笑道:“我与侍郎研墨。”
孟蘅面淡如水,轻声道:“不敢劳动公主屈尊。”便要伸手捉墨。
她的手指反被一只柔荑握住。
长乐将纹画鸳鸯的墨锭从她掌中绕出,低声说:“得侍侍郎左右,我欢喜得很。”
孟蘅不再说话。
日头下,长乐轻挽罗袖,玉钏一个个嵌在臂上,竟不及她肤色洁白。她今日系一条大红洒金罗裙,腰肢轻低,便见颈下襟前雪腻如脂。太阳又毒,长乐多少有些汗意,身上兰麝气愈浓,手腕摇动时钗环轻响,孟蘅却眼也不抬,走笔如龙一气呵成,方将诗卷托举给长乐,仍垂首低眉。
长乐接卷时轻声问:“侍郎还是不肯看我么?”
孟蘅依旧不答。
“若真放下,我在侍郎眼中不过红颜枯骨,水月镜花。你避我二载,如今对面不肯见,不是放不下又是什么?”长乐向她轻轻欠身一礼,“侍郎,流汗了。”
孟蘅闻言抬袖拭额角,正对上长乐目光。似乎戏谑,似乎怨毒。但孟蘅依旧无动于衷。
长乐转身走向御座前嘴唇轻张,孟蘅晓得她说什么,但孟蘅认为自己不会在乎。同样的天罗地网,她不会深陷两次。纵使那情网的蜘蛛说的是实话:“你瞧,你还是看向我了。”
***
礼官宣读孟侍郎颂诗,是为夏苗之始。
长乐席后设小案,由随从侍坐。秦灼隔着华盖影子瞧,好奇道:“娘娘同这位孟侍郎有旧交?”
祝蓬莱看了看他,道:“从前孟露先做女官,曾为娘娘教授诗书,算是半个先生。当年她在凤凰台醉酒,还是娘娘扶她上了自己的辇,住了自己的寝宫。二人一直亲睦,娘娘出降之后似乎有些不快,便慢慢淡了。”
秦灼正欲再问,场上忽然急匆匆跑上一名内侍,向长乐附耳。待颂诗读罢,长乐向前揖道:“臣为陛下贺。”
皇帝问:“何事?”
“游击将军崔清率细柳营大败齐军于塞北,连收赤、栾、铨、椴四郡,驱敌二百里,实乃我朝之幸!”
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举酒为贺,群臣亦纷纷起身,同贺山河复收。
贺罢,长乐问道:“陛下要如何奖赏崔将军?”
皇帝闻言却收敛神色,沉吟片刻道:“加封崔清上骑都尉,虞成柏替细柳营去清扫。叫她带兵回来,好好休整休整。”
明升暗贬。
皇帝明显对崔清有所忌惮,长乐偏不解其意般,继续问道:“崔将军已在城外候旨,陛下可要召见?”
果不其然,皇帝眉心微蹙,只道:“不必了,大军奔波劳苦,先命她回府修整吧。”
长乐未再有话,正要回席,忽然听一道声音响起:“陛下。”
百官席列,一个乌衣少年揖手而起。他一字一句道:“这不公正。”
语如惊雷。
满座哗然间,早已交还兵权、退居府邸的老将军许凌云陡然喝道:“畜生,胡说什么!”
话音未落,许凌云已扑通跪倒,伏地拜道:“请陛下恕罪,这畜生被臣骄纵惯了,不知天高地厚。又蠢钝至极,陛下圣心天意,他没有那个脑子领会。如今出言无状,全是臣管教不严。臣必狠狠责罚,万勿扫了陛下巡猎的兴致。”
皇帝抬抬手,示意他平身,又看向那少年,问许凌云:“这是卿的孙子?”
许凌云伏在地上,只能瞧见花白双鬓,“陛下圣断,正是臣家中二郎仲纪。”
“朕记下了。”皇帝点点头,也不惩处,对许仲纪说,“扶你阿翁就座吧。”
***
席间,祝蓬莱低声问:“怎么,没瞧明白?”
秦灼道:“这位崔氏女将军的故事我只略知一二,的确不知内情。”
“这位崔清将军出身清河崔氏,世代将门,亦是满门忠烈。其祖镇北大将军崔誉,封爵武惠伯,殉国时五十有余;其父骠骑将军,殉国二十三岁;其长兄次兄追封云麾将军,殉国时尚未及冠。”祝蓬莱说,“细柳营是崔老将军一手拉拔起来的,是响当当的崔家军。我们这一辈都是听着细柳营的故事长大,崔氏在军中的威望便如青氏在文臣的威望。”
秦灼问:“正是因为尾大不掉,才令陛下忌惮至此么?”
“尾大不掉?”祝蓬莱轻轻叹道,“你瞧如今在座百官,文臣武将当中,又有哪个姓崔?”
秦灼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