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图南 > 第161章 第一章舍与得

第161章 第一章舍与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比种地更令人吐血的是税赋徭役。

按照海国法律,男女不同年龄对国家有不同的义务,以人族为例。

到总角(八岁)之龄,要每年要服三个月兵役,当然,说是兵役,但都是毛都没长齐的孩童,不可能上战场,实际是军事训练。

到十岁,要开始缴纳口赋(孩童人头税),每年一百钱。

到十四岁,该缴纳布税了,每年半匹细布,不同国家对匹的规定不同,大部分对一匹的定义是七八十尺,撑死百尺,但海国在这方面冠绝天下,无国能及,一匹=四百尺,四十丈(一百二十米)。

到十五岁,可以授田了,授田十亩还是五十亩取决于练兵场的成绩,授田后就得缴纳田赋,田赋十税一,同时口赋升级为算赋,每年三百钱。

十八岁,到这个年龄,也没参军,不再需要服兵役,但每年需要服三个月徭役,同时,布税升级每年一匹。

到二十岁,可以结婚了,而多了一个人,算赋、布税什么的,也要多缴一份,但因为多了一个劳动力,收支平衡,真正的收支不平衡得幼崽出生。

以上是法律规定的正税,有正税自然有杂税。

比起简单的正税,杂税主打一个丰富多彩,养马税、养牛税、养豚税、蚕盐税、养鸡税、养鸭睡、茶税、养羊税、养狗税、养鹅税、农具税、酒税、山林税、车马税....棠甚至在史书上看到过一些奇葩税,喝水税、年满十三岁而未婚的单身税、穿鞋进城税、光脚进城税、阳光税。

当然,收税收到这份上,氓隶自然不能忍,收税收到这份上的统治者都被物理干掉了。

但排除过于类人的杂税,棠在书上看到的,十洲七洋诸国的正常杂税种类之和也有三位数,逼近四位数。

海国在这方面好点,大概是税赋更依赖商税,折丹对农人很仁慈,农人需要负担的杂税种类加起来没超过十项,其中一项还是不固定的军赋。

战争时国库没钱了,海皇海后会增收军赋,而军赋的数量取决于战争对军费的需求,有时几十年不收一次,有时一年收一次,一年收好几次,海国历史上最高的军赋记录发生在禺京王时期,一年收了十五次军赋。

最后,法律规定正税与杂税的种类与数目,不代表官吏执行时为自己征收一笔或几笔辛苦费。

再就是,闾里有什么公共事务,比如打一口井或修一条水渠什么的,闾里每家每户都要出钱出人。

棠坐在油灯前计算着自己需要承担的税赋役。

好消息,她户籍上的年龄还没到服任何役的阶段,所以布税、兵役与徭役都与她无关,而她户籍上的父去从军了,按照法律,一个人去从军了,那么其家庭可以不用缴他的算赋、布税。

坏消息,田赋跑不掉。

田赋根据田的肥瘦以及所处气候带而定,一年两熟三熟的地方,制定田赋标准会将这一因素纳入考量,但文鳐岛这里的田不支持粮食作物一年几熟,因此五十亩下田每年只需要缴纳五百斤小麦——虽然田里也轮作蔬菜与杂粮,但田赋不收那些,大部分国家收田赋只收粟米,海国好一点,粟麦黍稻,只要是主粮都收,但会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按不同标准收。

四十五亩地的租子加起来还不够缴税。

“我日....”叽里呱啦一通新学的脏话,棠恢复冷静。“我还留了五亩地自己种,曲辕犁加牛耕,我自己也能耕作,而且租田的人家也要给我搭一把手。这五亩地,只要气候别捣乱,一岁能收麦四到五百斤,缴完税,至少剩二百六十斤,够一个孩童一岁嚼口,更别提还有从军的大人寄回来的钱....但我又不是人族孩童,我每日要吃一斤粮食,若无肉食,便需吃至少三斤粮食。这点粮还不够塞牙缝的,而且阿母那么缺德,她会给我寄大人的军费?不能对阿母抱有期望。”

“养的四十二只鸡鸭鹅养大,至少卖四百钱,还有豚,也能卖五六百钱,杂税全加起来约五百钱,还能剩四百钱。文鳐城如今的粮食价钱,我记得是百三十钱一石,够我吃了。我不需要买盐,剩下的钱可以买鱼吃,我记得最便宜的海鱼如今两钱一斤,若是死了但时间还不长的死鱼,一钱一斤。”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鸡鸭鹅中出现了病禽,虽然棠发现后立刻将生病的家禽隔开,但其它家禽还是没能幸免。

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家禽病死三分之二。

病死的家禽不能吃,得烧了或埋了,打柴也需要时间,棠忙着地里的活,没有太多时间去打柴,每一份燃料都很珍贵,只能将病死家禽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一边埋一边哭。

一口气死了三分之二的家禽,棠照顾剩下的禽畜愈发精心,每天早晚打扫猪圈鸡笼鸭圈鹅窝牛栏,并计划着地里的蔬菜收了后拿去城里售卖。

最先成熟的蔬菜是韭菜,种得不多,全摘下来也只一筐。

棠将韭菜放上牛车(感谢图南人性未泯,让人置办了一辆牛车),再以一个人一钱连人带货(超过一筐)的价格,载着里聚里其它也要去城里卖东西或买东西的氓庶一起进城。

到城门口,进城需要缴城门税。

城门税一般人和车马都要缴税,海国好一些,只对车马收税,人不需要缴城门税。

“牛车一辆,城门税两钱。”

我这一趟车马来回也就赚十三个钱。

棠无奈交钱,拿到一枚写有今天日期的木牌,出城时拿着便不需要再缴税。

城门吏一边放行一边告诉棠,今天去哪里卖菜容易卖掉。

棠甜甜的道了声谢。

一个漂亮可爱得不像话啊的小童冲你甜甜的笑,谁的心能不化?

城门吏情不自禁捏了捏棠的脸。“若是遇到麻烦,便给那条街的胥吏报我的名字,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们会帮你的。”

棠:“....”

被捏脸而已,习惯就好,只要能带来好处。

到了城门吏提说的街道,众人纷纷下车,顺便帮棠的韭菜搬下来。

文鳐城筑城时有规划专门的菜市,供菜贩们摆摊卖菜,也方便周围的居民就近买菜以及收税,但菜市要花摊位费与缴税,像农人们这样的临时摊贩都不会去,大街上随便找个地方,铺张草席便是一个摊位。

棠将菜放好,便开始揽客。

遗传自五郎的漂亮脸蛋在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没人看到这样一张脸冲自己笑而不驻足,驻足后发现棠小小年纪在摆摊,不免脑补一大堆人间心酸事。

即便家里不需要,也会同情心泛滥的买一两捆。

“小童,菜怎么卖?”

“三钱一捆。”

“还挺便宜的,给我来两捆。”

不到一炷香时间,棠带来的韭菜便被卖光,棠情不自禁摸了摸自己的脸。

虽然知道自己很好看,即便是自己也忍不住迷恋自己的美貌,但没想到自己这张脸对别人还有如此杀伤力,好像有点明白为何阿父那么作,阿母还能甘之如饴。

这些行人可是连掏钱都愿意,何况图南还没怎么花钱。

“我果然是最美的鱼崽。”

棠情不自禁掏铜镜自照,什么都没摸到。

最普通的铜镜也需要七八百钱,农人家庭不会买这样的奢侈品,她的铜镜都被没收,只能闲时临水自照欣赏自己的美貌。

叹了口气,棠将自己的东西收起来,去帮其他人买菜。

在棠的笑容下,众人的菜很快卖干净。

菜全部卖掉,没有剩,众人都很开心,在棠的提议下去路边浆水摊喝一碗梅子水,梅子煮的水有点酸,但很解渴。

“听说了吗?六王孙病了,很严重,都三天没上朝了。”

喝水的棠蹭的跳到聊天的路人身边。“六王孙病得很严重?从何说起?”

路人被吓了一跳,差点呛着,想发脾气,但在看清棠的身高与脸后,迅速收起怒容。“你不知道吗?六王孙称病不上朝,皇与后还允了,这可是头一遭。皇与后待六王孙素来严格,以前病了,只要还能下床,就得去上朝,但可以在朝堂摆一张床躺着听,而不能不去。”

棠一口喝干剩下的梅子水,对里正道:“姨,我想起阿父在城里有个朋友,阿父曾说会将家书寄给他,你们赶着我的牛车先回去,我明天回来。”

说完不待众人回应,棠便跑进人群里,消失在人海里。

*

“英阳国的粮食配给制不可废,虽然今岁气候回暖,但没人知道会持续多久,就算是长期回暖,根据历史经验,短暂回暖也不会超过七十载,当回暖结束,将迎来更凛冽的寒冬。”五郎半躺在床上对河鼓道。“我们又要供给温带粮食,又要尽量保证英阳国不饿死人,必须趁着暖期攒下足够的粮食。”

河鼓道:“但民间多怨言,久了怕是会出事,不如改为推动节俭风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