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九母继续玩,我不打扰了。”
看着地上纠缠成一团的两男一女,五郎立刻关上门。
地上的三个人被五郎的反应弄得愣了愣,旋即看了看三个人缠在一起的姿势与厮打中凌乱的衣衫。
九王女与天桴同时一脚踹开对方,推开阙丘。
九王女顾不上摔疼的屁股,忙道:“六郎你回来。”
这要让五郎这么走了,她就得跟八姐一个名声了。
大概怕打扰别人好事,五郎跑得很快,九王女追到吃饭的大堂才追上,一边追一边听到棠好奇的问五郎。
“阿父,九大母在做什么?”
“她在玩。”五郎回答。“不过棠以后长大可不要这样,玩可以,但一次玩两个伤身,还有,得成年后才能这么玩,不然也对身体不好。”
棠似懂非懂的点头。“哦。”
九王女一把抓住五郎解释道:“六郎你闭嘴,棠你别听你父胡说八道,我跟他俩没什么,我是和天桴打起来,阙丘拉架,然后就变成你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五郎嗯嗯点头。“我明白的,但九母,你想玩几个都是你自己的自由,但你如今才七十岁,便像八母一样玩,伤身。”
你明白个鬼。
九王女一脸吐血。“我们真的没什么。”
不论怎么解释,五郎都一副我明白我懂的反应,九王女气得朝食都吃不下去,甚至差点在吃饭时与天桴再次打起来。
五郎却是胃口不错的吃完,吃完后将面包撕碎泡肉汤喂棠。
棠道:“我们吃的面包怎么和之前见到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之前见到的那些氓庶吃的是面包是黑的,我们这个....”棠看了看面包,说是白的是扯淡,但也不黑。“白一些。”
“氓庶吃的黑面包只磨一道,也不筛,面粉和麸糠混在一起做成面包,甚至还会往里面加木屑草根之类的东西,做出来的就是黑面包,而白面包,面粉磨了好几道,同时有人手一次又一次的筛面粉,筛出最细的部分做出的面包便是白面包。”
棠思考片刻。“可望云县和帝都那边,氓庶吃的面食虽然粗糙一些,但也没这么粗糙。”
九王女随口道:“帝都吃的面食都是蒸的,同样的面粉,蒸煮出来的吃起来更轻松,再加上瀛洲西部大部分区域,纬度太高,土壤更坚硬,气候虽然因为暖流影响可以耕作,但粮食产量比不上雨热同期的地区。”
天桴点头。“粮食产量虽然不足,但瀛洲西部大部分区域很适合优质牧草生长,吃牛羊肉却很容易。”
阙丘补充道:“而且拂林王朝统治着瀛洲西部大部分土地,虽然粮食亩产量低,但足够广袤的耕地也能弥补总产量,再加上拂林王朝征服了北方的天涯之地,天涯之地虽然有大片沙漠,但沙漠之外的那部分土地却是沃野粮仓。虽然吃得差,但氓庶也能吃饱。”
棠了然,想了想,问:“那我们能从拂林王朝买牛吗?”
九王女好奇的问:“买牛做什么?”
“做耕牛,可以犁更多的地。”棠掰着指头解释道。“一名壮劳动力,用锄头只能打理五亩耕地,有耕牛却能打理十亩,若能有更多耕牛,比如两牛,用大犁,那两人合力,可以打理二十余亩地。可以节省至少半个劳动力,这半个劳动力不论是向地更多的人租地耕作还是纺织,都能赚更多钱。”
然后你大母会更痛苦,她又得重新计算海国流通多少货币才不伤民,九王女心说,面上却是笑道:“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阿母身上看到的。”棠回答。“她恨不得治下每家每户都有一两头牛,如此便可抽调更多劳动力修路修水利。”
九王女捧着棠漂亮的脸蛋亲了两口。“棠还会举一反三呀,真聪明。”
“那能不能买牛?”
九王女答:“不能。”
棠疑惑。“为何?”
五郎道:“虽然咱们与拂林皇室是近亲,但我们终究是无法共存的敌人,拂林王朝不会资敌。”
“无法共存?为什么?”棠愣了下。“因为拂林王朝是从海国分裂出来的?”
五郎点头。“在我们的立场上,拂林王朝是一时半会无法铲除只能暂时忍耐其存在的乱臣贼子,在拂林王朝的立场上,他们骂大母得位不正,他们才是海国正统,正统只能只有一个。”
棠懂了。
都坚定认为自己是正统,对方是乱臣贼子,那确实没法共存。
“噗....”
众人看向笑声传来的方向,发现是三名十五六岁的人族少年,其中一名在对着鲛人们笑。
“太叔。”
同案而坐的少女用手肘捅了捅笑着的少年,示意少年收敛点。
“捅我做什么?我笑得不对吗?说是争正统,但本质上,两边没一个所谓正统吧。”太叔史笑道。“一个私生子上位,几乎杀光正统皇族成员,另一个侄孙前脚被杀,迫不及待向侄孙的妻子求婚,被人用婚事吊着,不惜杀死小君与小君生的孩子让自己恢复单身,发现自己被骗了,弇兹根本没想与他结婚,只是耍他玩,他却真的杀了妻儿后,恼羞成怒发动战争,战争打输了,消停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割据自立。”
海国与拂林王朝,不论哪个的历史都突出一个离谱。
棠道:“拂林王朝这边是很离谱,但海国,太母不论怎样的出身,她难道不是明君吗?族群的首领难道不是负责带着族群延续下去的人吗?谁能满足族群延续的需求,谁便是正统。当族群的首领违背这一点时,血统再好,又有什么用?”
三名人族少年愣住,最后还是少女道:“你说得对,能带着族群延续下去的人才是最正的正统,这个人出身如何,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人是牛鬼蛇神皆不重要。”
九王女好奇的问:“棠,这也是你自己想到的?”
“不,这是阿母说的。”棠答。“我读元洲人族的史书中谢君之乱那一段时,问她,为什么皇帝一定要杀谢君,明明谢君对他忠心耿耿,难道他看不出来吗?阿母说,皇帝比谢君更清楚谢君的忠诚,但谢君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正统地位,所以他与谢君无法共存。”
九王女不耻下问。“怎么说?”
“能带着族群延续下去的人才是正统,谢君并非皇族,出身寒门,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与提拔才得以出人头地,但他在地方为官时,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别人将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是在不动地方豪强世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松一松氓庶脖子上的绳子,他却是直接对地方豪强世家动刀子,改变了原本人口不足一成的豪强世家拿八,人口占九成的氓庶分两成的利益格局,在他的治下,再无一人饿死。皇帝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氓庶崇敬他如崇神,而对皇帝?那是哪根葱?”棠回忆着图南说过的话。“不论帝王们如何编造神话与天命,都无法改变权力的本质,权出于下,谁的支持者多,谁就是正统。皇帝的正统来自于血缘,他是先帝的儿子,是先帝选择的储君,所以他是正统的皇帝,但谢君的正统来自于下,来自上的正统在下的正统面前,不堪一击。但皇帝是聪明人,谢君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与皇帝之间的矛盾,皇帝却先一步意识到了,所以先下手为强,杀掉了谢君。”
少女道:“我记得,谢君死后,他曾经治理的郡爆发了大起义,以一郡战一国,虽然最终被镇压,整个郡被从舆图上抹去,但整个王朝也为此元气大伤,国运腰斩,这才让兕得以统一南北。”
谢君之郡的人们造反时就没打算活下去,人皆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血赚的心态,但镇压他们的军队却不是,面对如此悍不畏死的敌人,平叛军队死的人比起造反者,只多不少。
某种意义上,兕能迅速统一元洲人族,谢君与杀了谢君的皇帝是最大功臣。
棠道:“杀了谢君,谢君之乱令王朝元气大伤,最终被兕趁机消灭,但皇帝不杀谢君,根本等不到兕北上。”
虽然她也不太懂,但从图南笃定的语气里,她能听出,图南坚定的认为,皇帝是在明天死与后天死之间选择了后者。
虽然都是死,但能多活一天,谁愿意少活一天?
少女若有所思。“所以很多决策者看似愚蠢的选择,并非真的愚蠢,而是在烂与更烂之间做选择吗?不,还有立场的问题,比如那个皇帝,他要是能认清自己德不配位,干脆利落的退位让贤,何至于发展成那样惨烈....好吧,对他来说可能不惨烈。”
五郎莞尔:“他可是世袭帝王,凭本事继承的皇位凭什么让出去?你家里没皇位要继承,是你祖宗无能,我家里有皇位要继承,是我祖宗厉害,是我会投胎,我凭什么因为你祖宗的无能便对你退让?你祖宗无能是你的事,我可不是你祖宗,没理由为你祖宗的无能擦屁股。”
棠不由看向五郎,眼神讶异。
五郎理所当然道:“看我做什么?皇权可是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得到后再让出,那得是圣人,亿万中无一,我是俗人,大俗人,做不到。”
少女道:“所以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被暴力推翻的。”
一直安静不语的另一名少年道:“不是死到临头,哪个恶人会悔悟呢?但这样的恶人着实没有格调。”
少女茫然的看向仲孙夷。“啊?”
仲孙夷道:“若我有一日选择为恶,我一定不会悔悟,做人不论选择为善还是为恶,都应该坚定不移,因为害怕死亡而摇摆,不过自取其辱。”
周舟无语道:“那我很庆幸你走的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