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图南 > 第72章 第二十二章夏

第72章 第二十二章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望云县的重建走上正轨后图南拉着所有人复盘了一遍这次的飓风天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伤亡。

众人:“....”明府,强迫症是病,得治。

奈何对方是县令,众人不是,只能配合。

孙灵汇报道:“失踪的人在飓风到来时大多是地里干活,且田地离城邑聚落远,赶不及回到家,路上便....”

图南道:“飓风的到来也不是突如其来,到来之前就开始下雨,挂的风也是从小到大,我有下令让你们去组织氓庶各回各家地窖。”

孙灵叹了口气:“不是所有人都舍得,今岁物侯变化,粮食本就要减产,若再绝收,要如何活下去?”

图南不可理喻。“我来这也有七载了,对我这点信任都没有?”

孙灵真诚道:“若非信任您,失踪的便不会只十人。”

起码大部分人老老实实听话各回各家了,即便清楚飓风来了,不做任何抢救,今岁粮食必定绝收。

图南噎了下。“行吧,这是我的问题,官与民之间的信任度不够,我会写检讨书。”

图南看向下一位属官。“为什么会有人家没有地窖?我不是说过每户人家都要修地窖吗?”

“修地窖也需要花钱。”

“官府给补贴。”

“但氓庶自己仍旧需要掏钱与出人,总有人舍不得。”属官一脸我也很无奈。

图南冷呵。“不然我为什么让你们去监督?结果就是这么给我监督的?看在你这次在灾后表现优秀舍生忘死的份上,我不跟你算账,但也不会给你任何奖励,给我写分检讨书。”

“喏。”

一条一条的复盘过去,最后来到灾后的救援。

“药材准备完全不够,有六个伤员是药材不够拖死的....必须增加本地的药材种植....”

妙仪赶紧举手表示异议。“农人不会种植药材,药材种植周期长,农人的储蓄撑不到回报那一天,即便能撑到,回报周期太长也意味着一旦药材价格或产量出点问题,他们没有能力抵御,可以赚更多钱的药材远没有可以入口的粮食稳当。”

图南思考片刻。“我若是给补贴呢?”

妙仪反问:“库房还有钱?”

图南:“....”

因为在救灾中立了大功,同时在本地氓庶中有巨大威信而被邀请参加复盘的从藜忽道:“若府君能保证药材一定有人收购,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图南不解。“归根结底是氓庶抵御风险能力太差,你能有什么办法?”

“神庙有田地,可以种药材。”

“你们不要粮食了?”

从藜叹道:“再怎么精耕细作,收成也是不够的,还不如利益最大化。”

图南赞同。“我可以保证药材一定有人收购。”

就算自己用不完,也好办,十洲七洋总有需要药材的地方。

“粮食,这次倒是歪打正着,为预防粮食减产而准备的咸鱼意外发挥作用。但这些粮食只能支撑当下,飓风过境,粮食绝收,明岁的粮种与收获前的口粮....准备的粮食还是不够。”

“从废墟里救人时,你们的素质太差了,很多伤员本来没事,是你们挖掘时太粗暴,引发废墟二次坍塌,导致氓庶再次受伤。还有找人时,你们都是聋子吗?”

小玉闻言道:“雨中声音难辨,当然,明府不受影响,但我们是陆地生物,从小生活在无水的环境。与其苛刻这一点,明府不如多招几个鲛人吏,再遇到这样的事,可以让鲛人辨别废墟中的声音,最好是如明府一般,能发出潜音探测废墟中可有人。”

虽然图南的声波只能判断有没有人形的事物,且不保证一定准确,因为类人形状的事物不一定是人,更不能保证探测到的是死是活,但也比什么探测手段都没有好。

图南若有所思。“我这种可能有点难。”

小玉不解:“明府的潜音探测在海中很稀有吗?”

“不稀有,但要做到我这样很难,我也是在军队做斥候时练出来的。”图南思考须臾。“我给军中故人写信,问问有无想退役转业的鲛人斥候。”

花了半天时间复盘结束,图南感觉自己脑仁都在疼,林林总总的疏漏细则加起来有七十多条。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灾后有几个小偷小摸的,但没有烧杀劫掠的,不然伤亡绝不止这么点。

在飓风的基础上,图南又对自己防地震海啸的条例进行一番查漏补缺,争取下次时伤亡更低。

复盘结束,人还得回到现实。

粮食不够坚持到明岁收成。

帝都有拨赈灾的粮食,但如今气候变冷,谁也不知道这是暖期中的一次降温,还是冷期的先兆,若是前者还好,若是后者,南极粮仓里的粮食真不够,必须省着用,加上长白云岛受灾的县有二十多个,望云县分到的粮食只能维持人饿不死。

图南是不准备让人闲着的,让人长期维持饿不死的状态,犯罪率必定没眼看,必须让人吃饱。只是吃饱,犯罪率也同样会没眼看,因此吃饱的同时还得忙起来,比如重建城邑聚落。

都是重体力活,每日保底也要食粮食五六斤,不然就会非死即伤。

如此一来存粮与赈灾粮加起来都不够图南挥霍。

图南头秃的发愁到冬季结束,春季到来。

谢天谢地,这一次的春季物候很正常,不早不晚,但物候再正常,地里的粮食也没有立刻成熟,而图南从海里薅不到更多鱼了。

气候变化对海洋同样有影响,渔业养殖,温度高了低了,鱼群都会死给你看。

去岁的物候变化会让陆地粮食减产,海里也没跑掉。

在图南考虑要不要怂恿陆君攻打燹朝抢点粮食时,从藜来访。

“邀请我去燹朝?没空?”

“你不是缺粮食吗?此次风神陵大祭会有很多巫祝与教徒前往,说不定能找到一条粮食渠道。”

图南立刻露出见到挚爱亲朋的笑容。“我这就交接工作,什么时候出发?”

“随时可以。”

图南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望云县的事物,揣上鱼崽跟着从藜踏上前往燹朝的鲸船。

从藜疑惑的看着图南牵着的鱼崽。“你怎么将棠带来了?”

“小家伙天天在神庙都闷坏了,我带她出门溜达溜达。”图南看向从藜身边跟着的两个老妪。“这么大年龄还去参加祭祀?”

这俩老妪看外表,保底一百岁,按夫诸族的寿命,一百岁是土埋到眉毛的年龄,是真不怕死在半道上啊?

从藜摇头。“她们不是去参加祭祀的,她们已一百余岁,是土埋到眉毛的岁数,这次是去风神陵定居等死的,以便死后火化烧俑。”

“那也没必要活着受这罪,出门在外什么都不方便,还要长途跋涉,几个老人受得了?何不死后让子孙将自己的骨灰送过去?”

从藜叹道:“普世主流是土葬,而人死后,葬礼不是死者说了算。谁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不会为了所谓的孝道枉顾死者意愿修改葬礼安排?哪怕是帝王,生前定好的陪葬品,儿子继位后都会因为舍不得而扣下一部分陪葬品。帝王尚且如此,何况旁人?”

图南想了想,觉得那些帝王的儿子够孝了,起码没将所有陪葬品扣下,也没挖自己一百代的祖坟。

不过这话劝不了风神教徒,她们要的就是火化为俑葬入风神陵,哪怕为此死于舟车劳顿。

事实也证明,老人确实不适合出远门。

才到燹朝母亲河豫水的入海口,一名老妪便熬不住一路舟车劳顿去了,从藜找了一家烧陶的作坊,将老妪尸体放进窑里火化。

尸骨要完全烧成灰需要非常高的温度,现阶段很难做到,因此从藜先将已经成灰的部分放进陶罐里,剩下的骨头块则用锤子锤成粉末再放进去。

这不是轻松的活,哪怕有图南帮忙,俩人也花了一个时辰完工。

图南道:“风神是怎么回事,你们应该清楚。”

风神陵没有神,也永远不会有神。

即便在远古时代,瀛洲土著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生而有翼,能飞,随着第一次大航海时代,十洲七洋被海国连接起来,随着时间流逝,许多羽人旅居瀛洲,土著们也该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