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小和尚一声不响的坐在旁边,打量着城里人,他不想去打扰他,只是起身把油灯挑亮一些。他想起当年师父交代自己时的情景,那时自己也不怎么在意,绝没想到,几十年后还真有人来求取。看来这个城里人真是个有恒心的医家,仅凭一句真假难辨,似有似无的传闻,居然会寻到这闭塞的山坳里来。自己住的这个小山坳,就是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更别说是外乡人了!看得出来,这城里人对病人是极用心的,虽得到了一心想求取的方子,也得到了师父治病的真传,但却没有一丝欣喜若狂和得意忘形的神态。对方子,他不是囫囵吞枣,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仔细研究它们,极力弄懂吃透它们,在似懂非懂间,他是不会照搬方子。他有这个耐心,也有这个能力弄懂方子。
因为这药的剂量极为重要,倪潇儒因而一连问了好几遍:“老伯,那秤是不是老秤,就是十六两的那种?”
小和尚一边点头肯定,一边说:“那秤和秤砣原本都是在的,后来因为小孙子常拿来玩耍把那秤砣给弄没了。”
倪潇儒想想应该也是,那时那来公制的秤呢?他只是想确定一下,有时一个常识性错误,往往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方子,但嘴里却连珠炮似的问了许多问题,问得极仔细,巨细无遗,就连药的晒制煎熬,水量和时间都要连着问好几遍。
这时小和尚已把那杆小秤拿了出来,倪潇儒接在手里反复察看了几遍,一一边慢慢的放在桌子上,那嘴里却自言自语说道:“是的是的,就是这种老秤。”
小和尚很高兴城里人问得这样仔细,这样的人才不会急于求成,更不会鲁莽行事。他把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的告诉城里人。接着他说道:“这些东西我已保存了几十年,但从没去打开过,再说也看不了,只希望你能记住我师父的话,不然不是救人,反倒是害人,把这些交给人就如同让人去害人一样,不知有没给错人的?”那小和尚人虽离了佛门,但心却仍像在那山上一样。他一边说一边看着城里人。
倪潇儒咬着嘴唇,一边微微点头,然后说:“老伯放心,我一定谨记你师父说的那三个“慎”字。也谨记你刚才的话,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害人的。不经仔细研究,没有参透和把握之前是绝不会贸然用药的。”
小和尚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看来师父的心愿可以了了,我么对师父也有了一个交代。”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后,小和尚说:“时间不早了,在我们村,这么晚睡觉的恐怕还没有过。再说明天还得赶早呢!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带回去慢慢琢磨,说不定还更有效果。”
倪潇儒歉意的一笑,然后说:“老伯,实在不好意思,把你拖累了。”一边说一边把桌上的方子医案这些东西小心的收拢叠齐并包好。稍事漱洗后,两人便分头去睡。
是夜,倪潇儒人虽躺着,可是哪里睡得去,满脑子是老和尚那虚幻的影子和泛黄的药方。他索性披衣起床,又笨手笨脚的点亮油灯,还差一点把玻璃灯罩给打破。他在昏暗的油灯下反反复复地研究那医案药方,看一会思考一会,又看一会思考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桌上朦胧的睡去。
天刚微微放亮时,小和尚过来一边叫醒倪潇儒,一边吹灭油灯。倪潇儒迅即跳起,他揉揉眼睛让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去溪边埠头漱洗,回来后便快速的吃了早饭。
小和尚儿子共邀了五位青壮村民,他们腰挂弯刀,腿打绑带,肩扛山锄,小和尚儿子更是背了一杆土枪,那阵势有如出征一般。小和尚告诉他,那山路可比不得进村的路,也有些远的,得连翻两个岭过去,哪里的草好,也容易采到。去那边都是连绵的大山,常有野猪出没,有时还可听到狼嚎声,今年春上还有村民与狼对峙过呢!倪潇儒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抖着声说:“啊,这…这里真有狼啊!”
小和尚却笑着说:“有他们在,你就不用担心。这就是为什么要天亮时出门,天黑前归户的原因。”
一干人就此出发,这一日倒很顺利,只看到有野兔在跳窜,也远远的看到有野猪出没,不过没有听到令人恐惧的狼嚎。五个人齐心协力,又眼尖识货,因而在太阳才刚刚偏西时,已采得整整两袋,其实袋子是不大的,不过很结实,是用土帆布做的。现在是新鲜的,确实有点分量,不过等洗净晒干后就剩小半袋的光景。今天这药的份斤别说一个病人,就是三个五个的恐怕还绰绰有余。倪潇儒从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更没有爬过这样的山崖岩坡,其实那草药他倒没采挖几棵,都是小和尚儿子他们几个采挖的,但他却落一个扣子脱落,衣袋挂边的滑稽样貌。一干人扎好袋子,收起行装,满载而归。
刚过晌午,小和尚便不时地在南面那个必经山坳处转悠一下,及至见儿子和城里人有说有笑的往坳口上来时,那悬着的心才安然放回原处。回到村里,小和尚便立马吩咐,将草药拿到溪中漂去泥土,摘掉枯叶,然后甩干晾在竹编上。这样等明天一早收起装袋时,不但份斤轻,还不会变坏。一切遂心后,倪潇儒便拿了块布去溪边埠头,把黏在衣服上的那些枯草青苔擦得一丝不留,至于掉个扣子脱个边什么的,他倒一点不在意。在他看来,衣服干净要比齐整更重要。
进得屋后,大家坐下喝茶休息,说些上山采药的事情。太阳还悬在最高的那座山上时,小和尚的老婆早已把晚餐料理停当,摆在溪边的桌上,她从后面厨房出来,招呼大家准备吃饭。晚餐仍如昨晚那样的丰盛,饭毕后又有几样果子拿上桌来,全是此处出产的土货。那里的人实在是好客,说昨晚是没有这几样的,都是今天早上才去山里采回的,请他尝尝。那些果子不要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到过。倪潇儒便拿上几个来吃,哪知那味道极是独特可口,让人难以描述又让人难以忘怀,如用什么甜呀脆啊香的这些字眼,不过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感觉,那味道恐怕连道教神仙所食的交梨火枣也不过如此。
大家一边有吃没吃的拿来放嘴里,一边说着话。虽只短短地一天一夜,却让倪潇儒深切感受了山乡人的淳朴真诚和热情好客。他们款待人帮助人全凭那自然的秉性,视作本分,不以为然,之中没有一丝的虚意,这是此行的又一个意外收获。他向小和尚和在坐的乡邻连声道谢。这时小和尚的孙子过来问一个成语,他便将那成语的意思讲给他听。他后悔怎会没想着带些礼物来,他在包里摸索出一支钢笔来,只是拿在手中迟疑一会,因为这支笔还是他和文丽头一次去洪家山看书时,从她包内半夺半抢的拿来的。之后便藏在家里没去用它,前些日子因为手上用的那一支弄丢了,便随手将这支拿来放在包内。文丽一眼便认出来,说:“你呀,用什么都仔细,换作我恐怕早就用坏掉了。”
他想在心里记住她比拥有一样礼物更有意义,况且小和尚一家有恩于冬洁,这个治疗方法虽是他师父弄出来的,可是让其重见天日的却是小和尚。自己不过是个外乡人,与他素昧平生,他却交给了我,没有任何要求,更没有一丝索取,若他捂住不放,那自己不知要抓瞎到何时呢?文丽知道了是会理解的。他把钢笔送给了小孩子并说道:“你呀,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下次来我一定送你书包,送你铅笔。一定的,我一定会来这里的!绝不食言!”小孩子看着这位城里叔叔,那脸上笑得好开心,他接过钢笔道过谢后便去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