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堂出来后,乔曦和陈墨尘都很沉默,二人分乘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回了陈宅。在二人要分别之际,乔曦忍不住开口问道:“公子之前可听你大嫂讲起过薛先生?”
陈墨尘摇摇头。陈胜尘大他将近十岁,大哥与大嫂成亲时他还年幼,更不会注意大嫂曾经的一个“伴读”。不过对比如今丁颖慧与薛念卿的境遇,陈墨尘难免心生唏嘘。
乔曦见人陷入沉默,赶忙出言缓和气氛。
“没事儿,这些都不重要,今日得见薛先生的学堂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陈墨尘听后笑笑,与乔曦一同感慨了两句就各回各院了。
在回去的路上,陈墨尘又想起了大哥大嫂的事。其实在他的记忆里,丁颖慧与自家大哥也曾有一段相敬如宾的时光。那时丁才女刚进门,陈胜尘处处维护,很快他们就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可惜那孩子没福气,二人也就此疏远了。
一旁侍奉的竹清见自家少爷面色复杂,上前关心道:“少爷,您今日是怎么了?”
陈墨尘摇摇头,直说没什么。”
竹清见人不愿多谈也没有追问,只提醒明日是初一,让少爷不要忘了一早要跟老爷出去收账。
陈墨尘闻言点了点头。
而乔曦这边,因着恰逢初一,她带着二喜去了城外的灵源寺。灵源寺是临州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小时候爷爷常带着朝露去玩。如今终于故地重游,乔曦看着沿途的风景都很兴奋。
“小姐,这临州真是好风光,这山间到处都是溪水。”二喜开口道。
闻言,乔曦很自豪地点点头。临州地处江南,多雨多水,湿润宜人。
二喜见人心情不错,打趣道:“小姐这么喜欢临州,不如咱们就留在这里吧。”
“留在这?怎么留?”
二喜眼珠子一转,笑嘻嘻地说:“自然是嫁给陈公子啊。”
“休得乱说。”
二喜以为是自家小姐羞于谈论婚嫁,她便细数起了陈墨尘的好。
“小姐与陈公子郎才女貌,年龄相当又志趣相投,陈家虽然是商贾,但是富贵逼人,未尝不是良配。”
见人讲得认真,乔曦忍不住上手捏了一把二喜的脸,叫她莫要乱点鸳鸯谱。以前的朝露对“成亲”抱有许多幻想,如今的她反而冷静许多,但也正是这份冷静让她踌躇不前。
这时,马车外传来林海的声音。
“小姐,灵源寺到了。”
乔曦闻言便断了自己的思绪,拉着二喜直奔了自己熟悉的寺庙。
灵源寺美名在外,香火鼎盛,主仆二人光进香就花了好些时间。此外,乔曦还特意为春怜意求了平安符,排着队请高僧开光。
等这一切做完,二喜已然有些疲惫,但乔曦依旧兴致勃勃,简单休息过后就拉着人往后山走去。后山是她儿时的天堂。爷爷摘草药,她就在一旁捉虫子,时不时还同老人来个捉迷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可谓是十分熟悉。
不过十几年过去了,后山到底还是有些变化。不知何时,这里都被修上了石子路,蜿蜒曲折,不知通向何处。
二喜见着不免有些担忧。
“小姐,咱们还是不要再往前了吧。”
乔曦直言让人放心,她记得不远处有个亭子,说走到那里就不再往前了。
这话让二喜甚是疑惑,自家小姐第一次来临州,怎么会知道前方有亭子?而她来不及细想,乔曦的声音就打断了她。
“看,二喜,我们要到了。”
二喜随人看去,果然见一个凉亭立在路边。可惜,此刻的亭子里已有一位老妇在那歇脚喝茶。乔曦见着,本不想上前打扰,老人却笑眯眯地冲她招了招手。
“小姑娘,过来坐,不要客气。”
见人如此好客,乔曦也没有拒绝,浅浅行礼坐到了老妇对面。老妇衣着考究,花白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身后还跟着两个婢女伺候。
“小姑娘,今年多大了?”
“回老人家,小女今年一十有六了。”
“还是大好年纪啊,我家晴儿如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喜欢的人了。”
乔曦闻言笑了笑,不禁想起了远在上京的万宝宝,不知道自家娘亲有没有收到她的家书。
而老妇不知乔曦的心思,喋喋不休地讲着自己的“晴儿”。
“我跟你说,我们家晴儿可是大才女,十六岁写的诗词就闻名天下了……”
乔曦听得津津有味,而老人身后的婢女却欲言又止,有一个实在没忍住冲乔曦摆了摆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见状,乔曦一下反应过来,她猜老人应是有些失智,不过她并不介意,反而更配合起来。
“咱家晴儿姐姐真是厉害。”
“是啊,我们家晴儿有大才,就是看人的眼光不怎么样,那个吴公子分明是个负心汉,晴儿竟然还写词给他,幸好她最后嫁给了深情的陈少爷。”
乔曦闻言连忙点头,直夸晴儿姐姐有福气。
一旁的二喜见着时间不早,轻轻拍了拍自家小姐。乔曦会意,打算起身向老人告辞。然而她刚站起来,老人就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高呼道:“晴儿,是乳母不好,是乳母不好,不然你也不会掉了那孩子。”
这可吓坏了那两个婢女,赶忙上前拉人,但是老妇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死死抓着乔曦就是不松手。
乔曦见状赶忙摇摇头,用另外一只手附上老人的手,温柔地看向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