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治学严谨,乔曦尊重她的意思,但她私下却做了个决定——她要帮秦婉完成这本书。所以秦婉一有空,乔曦就拿着故事集逐字逐句地向她请教。秦婉也发现了乔曦的意图,但她只当人是一时意气,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当乔曦将书中所有的问题都标注出来,她才认清这解答的难度。秦婉的故事集是基于古籍记载和她多年的见闻所著。那些典籍看来的部分自是不必担心,秦婉严谨,用词用句都经过反复的推敲。难点是那些民间听来的事儿,它们大都是靠人们口口相传,结合地方特色,真假难辨。
但是乔曦没有气馁,她将所有的问题分成三类,好一一去解答。第一类是神话鬼怪,这类故事大都众说纷纭,只能多方参考以求真实。第二类是各地风土人情,这些故事中的细节必须认真取证,否则就会贻笑大方。而最后一类则被乔曦称为“疑难杂症”,这类问题大都比较复杂,需要一些解惑的契机。
分好类之后,乔曦开始活跃在上京的各大茶馆酒楼,向来往的商客求证着书里的故事。当然,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自是变装一番。她化身成临州来的难安先生,谎称要撰写大昭的风俗人物志。其中“难安”二字取于“寝食难安”一词,意在激励自己。
然而乔曦女扮男装的这个事儿令二喜十分不安。自家小姐的身份尊贵,万一出了什么差池那名声就毁了。她看着正在绣庄里试男装的乔曦,再一次出言劝解道:“小姐,这事儿还是太冒险了。”
乔曦看着镜子里矮小的“公子哥”十分满意。她明白二喜的担忧,但一想到秦婉那日的提问,她愿意铤而走险。何况,以前的朝露能做的如今她自然也能做,无非是要更加谨慎些罢了。
二喜不知乔曦的“过往”,见人不说话,又继续道:“小姐,这被老爷夫人发现了可是……”
乔曦摆摆手打断了二喜的话,她转身看向二喜,出言引诱道:“二喜,你可知我为什么选了你当我的贴身婢女?”
二喜摇摇头。
乔曦走过来拍了拍二喜的肩膀,笑吟吟地说:“虽然咱们二喜有时看起来呆呆的,但内心机灵着呢,对吧?”
这突如其来的夸奖让二喜有些不好意思,一下羞红了脸。她是街头长大的弃婴,为了活命自是要机灵讨巧一些。
乔曦见人态度变化,又继续道:“那家里那边就拜托二喜了。”
二喜听后习惯性地点点头,随后才发现话里的不对,然而此时的乔曦已经扮作难安先生走了出去,她本想去追却被王姨拦了下来。王姨原名王德蓉,中年丧夫,幸而家里有些钱财,开了这个绣庄讨生活。
“二喜,让你家小姐去吧,今日只是试衣服,若衣服不合身,她自然就会回来的。”
这话说得通透,二喜自然也明白,但她还是忧心忡忡。王姨却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也就是在两句话的功夫,乔曦已经迈入了附近的一间茶楼。临近中午的茶楼愈发热闹,乔曦为了适应环境特意挑了一张角落的空桌坐下。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拼桌,拼桌的人乔曦也不陌生,正是武明珠的一位高徒——方思渺。
其实,乔曦对她的那些师兄弟并不熟悉。她是武明珠最小的学生,与最小的师兄都差着五六岁,更何况男女有别,从她十二岁起,武明珠就很少带她出门了。然而,这位方思渺却不一样。他是上京有名的书痴,自己甚至还开了一间书坊帮人印书。
乔曦看着眼前“熟悉”的陌生人不免有些紧张。方思渺却没太在意,他时常来这间茶楼听书,见眼前的小兄弟陌生。主动搭话道:“楼里人多,打扰兄台了。”
乔曦闻言吞了口吐沫,操着赵家村的口音说道:“兄台客气了,相遇即是缘分。”
这是她给难安先生的编的故事,一个临州来的穷酸书生。
“敢问兄台如何称呼?”方思渺边说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见人似乎并没起疑,乔曦稍稍送了一口气,继续道:“在下难安。”
“难安?兄台这名字有意思。”
乔曦笑笑,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生逢乱世,父母言,国不安,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