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就看见了淳安县的城门,守城的将士们倒是一如往常地来回巡视,只是这才不过申时初,就已经看不到多少百姓了。
淳安县是一个还算繁华富有的小县城,比周围的一些小县要热闹的多,卖的东西也比周围的一些县城时兴些,所以周边几个小城的人也会经常来淳安这边逛逛,经常是快到关城门时都还到处是人,哪里像现在这般冷清。
他们不过才离开一年多的时间,这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到底是为什么?
正想着,车队已经到了城门口,早有护卫拿了通行的令牌递给守城的将领。
那是一个长满络腮胡的中年将领,男人接过令牌看了一眼,神色复杂地望了一眼轿帘紧闭的马车,又对一旁的副将耳语了些什么,这才将令牌还给护卫。
城门缓缓打开,车队继续朝前走去。
谢青灵再次打开轿帘,却发现昔日热闹纷繁的商铺,此刻俱都店门紧闭,明明是春日的好天气,街道上却见不到几个行人,偶尔看见一两个,也是行色匆匆。
谢青灵放下轿帘,看见父母脸上的神色也都不怎么好看,知道他们应该也发现了淳安县的不寻常,只是大家默契地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马车的速度渐渐放缓,谢青灵再次打开车帘,看见那座承载了她儿时无数记忆的小宅子出现在她的视线里,顿时激动地热泪盈眶,算算时间,前世她离开淳安县,再到嫁给林扶州,到后来谢家满门被屠,她也含恨而死,到现在,竟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
她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后面马车上的丫鬟婆子们也早就下了马车,扶枝和秋蝉早已过来,陪在谢青灵的身侧。
扶枝更是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小院,这可是自家郡主从小生活的地方,看谢青灵朝前走着,立马跟了上去。
门并没有上锁,谢育汝在淳安县并没有什么亲戚,唯一的养父母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那几个兄弟姐妹也不想跟这个父母捡来的孩子有什么瓜葛,是以,谢青灵一家四口离开淳安县以后,这座小院就交给了谢青灵的外祖父打理。
外祖父和外祖母总念叨着女儿女婿将来哪一天会回乡探亲,所以,经常让谢青灵的舅舅过来打理一二,是以,这座小院跟他们离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依然是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就连之前卢氏打理的小菜园,现在也是一片绿油油的。
卢氏看着熟悉的小院,不由得眼中带泪:“刘嬷嬷,把行李什么的都卸下来,安排大家伙住下,我和老爷郡主,就不宿在这里了。”
没办法,谢家的这个小院面积不大,站在门口就能一览无遗,这次回来,除了他们一家三口,还有谢四老爷的一个小厮,卢氏的一个管事嬷嬷刘嬷嬷并一个贴身丫鬟春桃,再加上谢青灵那边的扶枝和秋蝉,着实是十分精简了,可从前的谢家和卢家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家,无论去哪边,都住不下他们这七八口人,只能下人们住在这边,谢青灵他们住到卢家,先安顿好了,再想办法解决住宿的问题。
刘嬷嬷她们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眼下也只能这样了,没说什么,就各自忙活去了。
谢育汝又对小厮阿福道:“护卫们这一路也都辛苦了,留两个人在这里,剩下的都去前街上那家客栈安顿下来,今晚上,大家就好好休息吧,不用担心我们了,淳安县还是很安全的。”
安排妥当以后,谢育汝就带着妻女往岳父家去了。
卢家的院子离谢家不算远,坐马车过去也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等他们到了卢家医馆门口,天才刚刚擦黑。
卢家的宅子和医馆是连在一起的,谢青灵的舅舅并不会医术,卢老爷子病了这么久,卢家的医馆也一直没有开门,就连从前那一直亮着的印有“卢”字的灯笼也没有亮,此时有些黑漆漆的。
打发了车夫回了谢宅,谢育汝这才上前扣门,扣了老半天,才听见里头传来动静。
一个带着些谨慎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从里头传来:“谁啊?”
谢青灵一下就认出了这是舅舅的声音,有些兴奋地回道:“舅舅,是我们,快开门啊!”
像是难以置信似的,里面有一瞬间的安静,接着,就响起了门栓打开的声音,一个略微有些清瘦的中年男子,挑着一盏灯笼,急切地照向来人,再三确认,真的是他们朝思暮想的亲人后,这才哽咽着说道:“姐姐,姐夫,灵儿!真的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