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报道是从这个门进吗?”
“嗯”,门卫大爷随口应付一声,在聚精会神追剧的间隙抬头望向来人。
敲窗的是一个高大健壮的小伙子,身高1米85左右,头发剃成短短的圆寸,身上那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纯棉白T恤衫也盖不住那一身虬结有力、漂亮至极的腱子肉。
小伙子浑身上下往外冒着一股子精气神儿,昂扬挺拔得好似戈壁滩上的小白杨,又像是泰山顶上的青松柏。
这样蓬勃的年轻人在人堆中绝对算是出挑的,但在门卫大爷眼里就没什么新鲜了。
原因无他,这是一家特卫保全公司。
员工,或者按照这里的叫法:队员,几乎全部为退役军人,有一个算一个,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身形体魄,没一个差的。
大爷打量了一下新来的小伙子,老神在在问:“什么名儿?”
年轻人朗声答:“李阅川。”
大爷唰唰翻了两下手中的登记本,果然在第二页的中下部找到了“李阅川”三个字,他把登记本和圆珠笔一起从收发室的小窗口递出去,“在自己名字后面画个勾,然后写下联系方式。”
李阅川没推行李箱,只单手拎了一个大行李袋,他依言把袋子放到收发室的窗檐,一笔一划在签到簿上填好自己的电话号码。
写完之后,门卫大爷摆摆手示意往操场对面那幢灰色的小楼去。李阅川低声谢过,重新拎起自己的深蓝色行李袋,大步穿过操场走近小楼。
刚踏上台阶,迎面就撞上了熟人。
邢军在两轮体能训练的间隙看了一眼手表,然后连忙掏出手机,果然有未接来电。
来不及拨回去,直接三步并作两步往楼下跑,在一楼缓步台差点跟别人撞上,堪堪定住脚步才发现这不就是自己要出去接的小老弟嘛!
他哈哈大笑着抢过李阅川手里的袋子自己拎,亲昵地拍拍年轻人已经半汗湿的肩膀道:“小川,我刚才训练来着,没看着你电话,我一想你就是到了,正准备出去接你呢!”
说话人叫邢军,是这家特卫公司的中队长之一。早些年他是李阅川在新兵连的排长,算是李阅川的老大哥。
前几天得知公司要招聘,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刚退役的小老弟。李阅川一听工作待遇果然非常满意,马上把自己的简历发给了邢军,拜托老大哥帮忙推荐推荐。
“四海”特卫每两年招聘一次,招聘流程分为初试和复试两轮。
初试基本就是筛简历,过了初试的50位应聘者需要再参加选拔性复试。复试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把50人扔到山沟沟里进行魔鬼特训,留下成绩最好的10个。
换句话说“四海特卫”每两年只招10人。
李阅川优秀的简历毫无疑问地经过了初试,他得到消息后连夜收拾好行李坐绿皮火车从山东赶到北京。
到门口之后按照约定给邢军打电话,连打俩都没人接,只好自己敲门卫大爷的窗。
好在顺利进来了。
“谢谢排长”,李阅川看到邢军也挺高兴,不由自主就跟着乐。
“谢什么谢,你跟我还整这假假掰掰的!”,邢军佯怒又拍了李阅川一巴掌。
邢军是土生土长东北人,大嗓门却粗中有细,他不着痕迹地往上提了提手中的行李袋,不超过7斤,也就是说除了随身的小东西可能只有几件衣服。
他带着李阅川穿过小灰楼继续往后走,一前一后进到一幢四层小白楼里。
邢军边走边介绍,“刚才那个是行政楼,平时开会、办公、室内健身和学习都在那边。现在这个是宿舍楼,普通队员都是两人间,我特意打招呼给你留了一间阳面儿的。”
进入这幢白色小楼后,周身温度明显下降,踏在大理石地面甚至还有几分宜人的阴凉。
两人并肩上楼梯,穿过肃静的走廊,来到3楼靠左手边的第四间。邢军从裤兜掏出管后勤处提前要来的钥匙,三两下拧开门锁,“小川,就是这间,目前就你一个人。”
“四海特卫”给队员的住宿待遇不错,普通队员是两人一屋,升到中队长往上就是单间了。不过就算是双人间也都是独立卫浴加空调,住宿条件比普通快捷酒店还要强上一些。
李阅川看了一眼刻着“317”的金黄亚克力门牌,抬腿踏入这间即将承载他未来一段生活的宿舍。
进来后不禁开始打量,屋子40平左右,进门右手边是卫生间,左手边是一个小冰箱和两个并排摆着的单人衣柜。顺着衣柜是两张学习桌,再往里就是两张1.5米的单人床,床品都是松枝绿。
他能明白为什么是松枝绿,包括从进门起就萦绕不去的熟悉感,操场上正在训练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迷彩作训服,寝室楼拐角处同样位置的“军容镜”,都是“四海”在尽力模仿他们在部队里的生活。
这没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