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想到昨夜的打坐成果,增了些信心,随着两个丫头慢慢向烂桃山而去。
此时已是五月天气,行不得两里地,黛玉已是香汗淋漓,白兰随手扯些柳枝软藤,为她编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遮阴。
花冠编得阔大,肩膀手臂一起遮住了。
杜鹃拿出水来,让黛玉喝了几口。
走至一株榕树下,绿荫如盖,三人便坐下乘凉。
不远处有道溪水流过,清凉透澈,杜鹃跑过去,浸湿了帕子,给黛玉擦脸。
黛玉擦了脸,坐在树下,调息了一阵,酸软的手脚立时恢复了力气,便站上一处青石,遥望山间风景。
前世,做闺阁弱女时,只听宝玉说过出城踏青爬山的轶事,黛玉却很少有机会出门郊游。
没想到,这一世,女子也可以修仙学道,游山玩水。
黛玉看了会儿风景,又想起大观园里的姐妹们。
覆巢之下无完卵,贾府抄家的命运是避免不了了,只是不知那些剩余的姐妹们会怎么样?宝玉究竟在何方?
她叹息一回,起身继续上山。
走至山腰处,远远便听见悟空的叫声:“师妹,这边来!”
黛玉走过去,只见悟空倒挂在一株桃树上,抱着只桃子啃得正欢。
待黛玉走近,悟空丢掉桃核,手脚利索地爬至树顶,拣最红最大的摘了三个,一溜烟儿滑下树来。
他先把两个小些的给了杜鹃、白兰,将最大那个在衣襟上擦了擦,才递给黛玉:“吃吧,甜着呢!”
黛玉素来爱洁,此时却不甚在意,拿过来,双手捧着,秀气地啃了一口,果然甜脆多汁。
四人吃了顿桃子加餐,悟空又提议爬山顶上去玩,并道:“我观妹妹眉宇之间,总有三分愁绪,多看看山川大海,总会好些!”
这声“妹妹”,霎时让人梦回大观园。
黛玉眼圈儿一红,垂下眼睫,低声道:“师兄说的,妹子会谨记在心。”
四人收拾东西,一步步上山。
悟空不耐烦女孩子的莲步轻移,上蹿下跳地到处探索,一会儿抓来只毛虫,一会儿采朵鲜花,让女孩子们惊吓一阵,惊喜一阵,笑声不断。
不一会儿到了山顶,四人并肩而立,灵台方寸山的全景尽收眼底。
黛玉低声吟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妙极,妙极!”悟空拍手大笑,“师妹短短十个字,就说出了老孙此时所见所感,兼又气势万千,读来让人精神一震。”
黛玉又道:“顶峭松多瘦,悬崖石尽牢!”
悟空看了眼四周景色,摸着毛茸茸的下巴,点头:“也甚贴切!”
一阵风吹过,峰间树木叶面翻滚,此起彼伏。
黛玉再笑道:“一叶乘风破浪开,疑有苍龙听法来!”
“大妙!”悟空捡起一块石头,一个打滚丢了出去,砸在风口正盛处,高声叫道,“瞧我老孙降龙伏虎!”
众女子一起大笑。
悟空摊开手脚,躺在草地上,眯眼道:“师妹,你从哪里学得说这些话?既简洁又贴切!”
黛玉笑道:“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师兄可要学?”
不待悟空答言,两个丫头已拉着黛玉原地坐下,央告道:“我们都愿学,姑娘教教我们!”
悟空翻身而起,坐在她们身前,双脚悬在崖边,一荡一荡地晃着,回身笑道:“妹子讲吧,老孙也听着呢!”
清风徐徐,万籁俱寂,时有凤鸾在山林间鸣叫。
黛玉嗓音清脆,一点点叙说着诗词的妙处,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缠绵哀婉。
因如今还是秦末,黛玉只讲了诗经、楚辞,又顺带着讲了些春秋战国的英雄故事。
杜鹃、白兰托着下巴,听得如痴如醉。悟空的双脚也渐渐停止了晃动。
悟空忽道:“师妹,我还是最喜那句‘一览众山小’,你何不讲来听听呢!”
黛玉轻声吟了遍杜甫的《望岳》,又低声道:“写这首诗的人,如今还未出现,你们切莫对他人吟诵此诗。”
杜鹃、白兰似懂非懂地点头,悟空只是看着远方出神。
讲了诗,两个丫头跑到一边去挖药草。
悟空跳回黛玉身边,坐下道:“妹子,你为何会知道未来之人写的诗?”
黛玉叹道:“也许,只因我是来自更远未来的人罢!”
她回首看了眼杜鹃、白兰,见她们越走越远,银牙轻咬,低声道:“师兄,我想给你讲个故事,你定要记在心上。”
借着风声遮掩,她轻声讲了个桀骜不驯的神猴,对抗天庭,却被压在山下的故事。
故事中的细节与名姓尽皆隐了去,只细细描述了后果。
最后,她轻叹一声,看着悟空的双眼道:“师兄,若你是这只猴子,明知将有五百年的压山之苦,还会选择大闹天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