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就开始吧!”于方林拿出两个做好的铜胎,拆了一大沓图纸交给陆青予。
两个人隔着桌子开始研究图纸,添画辅助线,盘曲铜丝。不时有同学羡慕地过来看看,黄玉琴每次都拿着笔记本写写画画,真像一个学习委员。
下班后,二号车间点上灯,摆好桌子,大家围坐在周围。陆青予走上台环视四周。
下面第一排基本上是二号车间的同班学徒,第二排不仅有2~3个一号车间的学徒,甚至还有3—4个老工匠。
于方林和张少坚一边一个,仿佛在为陆青予坐镇。
二号车间外面,曾来和乔万里的身影似乎晃了晃,然后离开了。
陆伟估计是不好意思面对陆青予,但他又带着必须听的任务坐在了最外围。
就这点破事儿,有什么好计较的呢?谣言止于智者,陆青予根本不在乎。她清了清嗓子,开始分享修文物的一些心得。
开始大家还歪七扭八地坐着,后来越听越专心,手中的笔记都停了。新名词越来越多,拆边、解离、除锈、腐蚀、顶鼓、砂磨、抛光、配色、固色、做旧、造气孔……
天色暗了下来,月亮升了起来,坐在二号车间的人越来越多。
“和陆师傅、张研究员比,我其实参与并不多。主要都是做了些笨笨的活儿,什么打磨抛光调色清洗什么的。头几天下了工,我的手都抬不起来了,吃饭都要人喂。”陆青予笑着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把这一个月来看到、听到和学习到的东西,都分享给大家了。以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互相交流切磋,共同进步。”陆青予最后总结。
二号车间的小家伙们踊跃响应答着好,其他人含含糊糊地点头。陆青予耸耸肩,自己已经做到了开放的胸襟,剩下的,就等大家慢慢觉悟吧。
听完讲座,大家陆陆续续往外走,边走边讨论。
陆青予上了一天班、又做了讲座,累得不行,收拾完东西歪歪斜斜地走出工坊。
路灯下,月色中,还是这个身影在等自己。他靠在自行车旁边,拿了一本书在路灯下看,还挺文艺青年的。
如果之前觉得苏远宸可能对自己有些好感,经过这一个月的几次见面,陆青予发现他这好感也太明显了,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有些什么打算。
既然你没说,我也装作不知道好了。
陆青予打定主意后走向灯下的人:“这么晚了,有什么重要的事?”
她不说你为什么要来,直接说有什么重要的事,已经对自己找她的套路心知肚明了。
基于陆青予对自己的深入了解,苏远宸心中暗暗有些高兴:“对,陆大师傅,您是不是忘了,文化馆还有一群学生等着你教。”
陆青予进了博物馆,发现自己的精力根本不够用,白天做工,晚上研究,连海报都分给周素莲和陆红红去画了。哪有时间精力去文化馆当老师。
“嗯,对不起,我忙忘记了。但是我最近有点忙,不知道能不能退出?”陆青予忍不住说了出来。
“这样啊!”苏远宸好像知道她会拒绝似的,抛下一个饵。“本来我帮你争取了更高的课时费,我还以为你会很高兴。”
“啊?课时费涨了啊!多少钱?”
鱼儿看见了饵料,有些心动。
钓鱼的人带着些伤心说:“一节课3块钱。”
3块?一学期一个班就是60,两个班120,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但是,课时费涨了,肯定要求老师更厉害吧!我不会讲课的,怎么办。我还是不去了吧,不要误人子弟比较好。”鱼儿对饵有些害怕。
钓鱼的人继续撒着饵料:“我觉得你刚才就讲得挺好的,口才不错、专业性很强。”
“啊?你偷听。”鱼儿怒了,摇了摇尾巴。
钓鱼佬笑笑:“你要相信自己,你在这里上课是做好事,在文化馆上课更能做好事。只要你愿意教一教他们,能让多少青少年学会技能在社会上立足啊!”
鱼儿听了这话明显有些心动,她低着头看着苏远宸车筐里放着王蒙的书《活动变人形》。
钓鱼佬再狠狠下了一把饵料:“文化馆所有课程都有免费生,免费生是在家待业的青年,其中还有几个姑娘,你愿意帮帮他们吗?”
鱼儿猛地咬钩:“好!我去!”
钓鱼佬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小青鱼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小鱼,她的心胸比天空更宽广,她的见识比大海更深远。她甚至知道自己在给她下饵,她还是咬了钩。
怎么办呢?这份悸动的心情,快要压不住了。但是她,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份热忱。
联想起周素莲和她的关于找对象的各种言辞,她对这些事没有兴趣,他的心逐渐冷却下来。
最终,苏远宸露出礼貌地微笑:“那就说定了,这个周日下午2点,我在文化宫门口等你。”
“嗯,好!”陆青予摸出日程管理记下来,“我一定去。”
两个人再讨论了几句关于上课的话。陆青予跳上末班车回家了。
苏远宸骑上自行车,跟在公交车的后面,看着它渐渐远离自己的视线,然后他调转车头往家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