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我在八零靠轻工成大款 > 第47章 有些好感

第47章 有些好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师傅不藏私,优生不自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难怪工作起来效率高。

彭城又去隔壁一号车间看了看,赖鑫也开了一个班。不过看起来仍然不是一个整体,12个人按照师傅的不同,泾渭分明地分成三组。

赖鑫等三个师傅看似是轮流上去讲要点、分享经验,但是辅导制作的时候,三个师傅明显对自己的徒弟更好。敞亮讲话的时候少,窃窃私语的时候多。

彭城只能叹气,这样固步自封,怎么进步。等半年考核,就能看出问题来了。

3月的第一天,26个年轻工匠重新聚在一起,整齐坐在一号车间的中间场地。李长生、陆开明等老师傅们坐在前台。

彭城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似乎看到了半年前他们入厂考核的样子。

那个时候虽然是因为陆青予挑起的公平竞争,其实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是乐见其成的。

这场比赛后留下来的年轻人,比以往自己推荐、或者亲友介绍的学徒质量明显高了很多。

但是半年过去,徒弟间的差别还是出来了,可以开始筛选淘汰了。不适合做工匠的年轻人,可以考虑去铜胎房、锅炉房、库房、门卫做工。

和第一次进工坊的比赛一样,这次还是做铜盘,只不过是六寸餐盘。铜丝还是0.5毫米,要不很多人可以原地发疯。

彭城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考核和上次的形式一样,只是给大家增加了点难度。”

陆青予捧着铜胎的盘子犯嘀咕,你这盘子从3寸直径变成了6寸,面积增加了三倍,难度可不止增加三倍吧。

大多数人做了半年工,已经熟悉流程了,纷纷抱怨起来。

“这次不让大家自由发挥了,就照着图纸放大制作和配色吧!”彭城让工友分发下去了一张小图样稿。

正方形的小图稿大约6厘米,中间画着圆,圆形中是梅花卷草纹。

梅花是六瓣的,卷草是密集的。图案里的线条层叠交叉,掐丝工艺难度高。线条间的空间狭小,点蓝填色困难。

陆青予拿着图纸看周围,黄玉琴、邓思诗也在挠着脑袋。

章同在旁边自言自语:“能做出来就已经很难了,做得一模一样更难。”

殷丽在下面嘀嘀咕咕:“我连第一步放大图纸都不会,直接让我去锅炉房烧炭算了。”

议论声太大,彭城喊了两三次,大家才安静下来:

“我们这次比赛的作品,也是我们要上交的订单,图样是客户选的。请大家好好完成,时间就给大家三天吧!

三天后,我们将邀请李师傅、陆师傅,还有陶瓷厂的谭淳大师、博物馆的张研林一起当评委。

同时,我把这次比赛作为工坊一年一度的职工技能大赛上报给了轻工局和文化馆,这几天他们也会派人来看情况和采访的。”

陆青予对轻工局不敏感,对文化馆很敏感,她下意识觉得苏远宸有可能会来逛逛。

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踏足过天和珐琅工坊了,陆青予突然有点发慌。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才想起这件衣服已经穿了好多天了,袖子口都有油渍了。

“你有袖套吗?”陆青予问邓思诗。

邓思诗没有深究,给她拿了一套新的。

彭城说完后就离开了,赖鑫留下来继续监督,其他工匠去二号车间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李长生和陆开明互相看了一眼,坐下没动弹。

徒弟们自然而然分成了两个方阵,方阵中分成了好几个小组。

完成这次作品有三个难点,一个是放大图纸、一个是掐丝镶嵌、一个是点蓝配色。

所有年轻人进工坊做得最多的就是掐丝镶嵌和点蓝烧蓝。其中掐丝不仅考验人的力度和精巧,还考验细心和耐心。点蓝考的是精确性,配色考验的是对颜色的想象。

这些工艺日积月累下来,大家大差不差。没有特别好的,没有特别差的。

但是放大图纸却考倒了很多人。

至少于方林和张少坚很少教大家图纸的绘画和制作,日常大家都是对照现成的图纸,直接进行制作的。

李长生对几个师傅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很清楚,能教的东西也心知肚明。

在于方林张少坚的徒弟们一筹莫展,抓狂烦恼的时候。自己一号车间的徒孙们已经开始拿起笔,有条不紊地进行放大绘画了。

这就对了,拼手艺拼不过,就比画技吧。画技毕竟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第一道关卡。

于方林从没教过画技,怎么可能赢得了?放大图案的方法只有自己人知道。李长生笑了,背着手哼着歌悠闲地离开了。

陆开明转了一圈,一号车间的徒弟们画工明显快一些,特别是曾来,看一眼就能差不离地直接放大绘画。

二号车间的徒弟们就陆青予、邓思诗擅长绘画,她们两人已经开始徒手放大了。

殷丽挨着陆青予,平时的大佬姐们儿现在期期艾艾的:“青予好妹妹,陆小师傅,帮帮忙呗。”

还有几个男学徒也在抓耳挠腮,陆伟不得不放下架子:“堂妹,有没有什么简便上手的好办法?”

陆青予自己擅长绘画,看一眼就能大致地临摹出来。但是绘画的艺术作品和用作掐丝画的图纸是不一样的。

设计图纸讲究的是创意灵感;描摹图纸、放大图纸讲究的是精确。自己能依靠绘画能力做到精确,这些人都不能。

陆青予坐起来望着对面一号车间的徒弟们,他们在热火朝天地干着,看起来确实不是第一次接触放大图纸的方法。

手中的小图样稿巴掌大小,油墨不均,纸比较薄,半透明。

有复印机就好了,能直接转换放大,想要多少倍就多少倍。可惜这个时候的复印机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有了!陆青予想起复印机的工作原理,笑了笑,她让章同去找一个手电筒、夹子、绳子和木条,让陆伟去找砖头、书、画架和光滑木板。

几个姑娘好奇地看着她把板凳放倒,板凳的靠背的空隙放上木条,再把小样稿夹了上去。

正对样稿的地上,摆放了几块砖头和光滑木板,再放上和圆盘一比一的白纸。

另外一边把手电筒绑在木头上,木头绑在画架上。

陆开明见她爬上爬下,好像做了个什么装置,好奇地走过来抄手看着。

陆青予布置好后,拍拍双手和膝盖,对着章同说:“打开手电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