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初九一早,祝镕要去军区,符伊年也要上班,自然是他开车送她。
车子开到单位门口,符伊年没让祝镕开进去,在路边停下就准备下车,给了祝镕一句“下班来接我”,提上手包转身就要开车门,然后被祝镕一把拉住了手腕。
符伊年停下动作,转头看他,“怎么了?”
“保温杯忘带了。”祝镕把保温杯递给她,“好好吃饭,下班来接你。”
符伊年等了几秒钟,见他没有继续说了,点点头,“知道了,开车注意安全。”
“嘿!符伊年!”
刚下车,符伊年就听到有人在喊她,一回头,立刻惊喜地尖叫起来,“啊啊啊啊!洋洋!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大学舍友刘洋。刘洋毕业时家人运作了一番,让她留在了京市的农林局,免于被分配到外地去。
按说京市农林局和农林部不在一处,不知道刘洋怎么突然到部里来了。
符伊年冲过去给了刘洋一个大大的拥抱,拉着她的手十分开心地问:“你高升啦?”
不然怎么在上班时间出现在这里。
“没有,被借调来的,”刘洋摇头,接着疑惑道:“你不知道吗?我看小组成员有你的名字呢。”
符伊年有点不好意思,“我去探亲了,今天才第一天上班。”接着也一脸的疑惑,“你说的什么小组啊?”
刘洋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文件是从部里下发的,名为《关于组建“京市蔬菜出口协作小组”的通知》,文件下发日期刚好是春节后第一天上班,那时候符伊年还在西安呢。
文件上说,为了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提高京市农民收入、打开京市蔬果销售渠道,由农林部、京市农林局牵头,国家航空局协助,各县(区)农林局(处)、国家供销总公司执行,组建“蔬菜出口协作小组”,组织京市蔬果出口。
简单来说,就是将农民手中的蔬菜水果集中起来,进行挑选、包装,然后空运到漂亮国等欧美国家,进行出口。
一大串的精神、目的、要求、条件后面,是小组构成,组长、副组长自然是高级领导,七八个领导下面是小组成员,符伊年粗略数了数,能有二三十个。
因为是按姓氏首字母排列的,符伊年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下一行就是刘洋的名字。
符伊年又翻了翻,将文件还给刘洋,“那我们要干什么你知道吗?”
“不知道,”刘洋摇头,“我得到的通知就是今天过来。”
符伊年若有所思,过了片刻重新看向刘洋,拉着她的手一起往大门里走去,“和我去办公室吧,外头这么冷。”
“不用啦,”刘洋拉住她,“我们处长说在东附楼二楼大会议室集合,你告诉我怎么走就行了,然后赶紧回去问问你们领导是不是也这样安排的。”
符伊年觉得刘洋说得有道理,“那我先把你送到东附楼。”
于是两人携手走进大门,先去找东附楼了。
而祝镕,在看到喊她的人是她原来宿舍的舍友后,笑了笑,启动车子,离开了。
符伊年把刘洋送到东附楼,在刘洋一再拒绝和要求下,没有跟着上楼,转身往自己科室走去。
刚刚符伊年看过了,自己办公室里有一半的人都在这个协作小组里,具体的信息怕是要同他们询问了。
到了办公室,另外两个同事却都不是小组成员,符伊年只好先拿起桌上的文件一边阅读一边等待。
桌上的文件不止一份了,有刘洋给她看过的那份,还有另外两份,一份是今年处里和科里的工作安排,还有一份就是针对“协作小组”的具体情况的文件,上面说从今天开始,培训一周,一周后进行具体工作。
培训的地点,还真的就在东附楼二楼会议室。开始的时间是八点十分。
符伊年看了眼手表,已经八点了。又环视了一圈办公室,发现在名单上的几位同事还没来,猜测是不是他们已经过去了?
“咦?小符,你还不去开会吗?”另外一个同事提着暖水瓶从外面进来,“我看其他人都过去了。”
“这就去。”符伊年不好意思地笑笑,把几份文件装包里,想了想又装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圆珠笔,一手提包一手保温杯,出了办公楼就开始一路狂奔,总算在八点十分之前到达了东附楼二楼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