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年年有新生[八零] > 第64章 第一课

第64章 第一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符伊年和马悦对视一下,默契地笑笑,将东西放好,开始整理床铺。

到今天为止,符伊年已经知道了,这时候的大学还没有军训,所以内务什么的除了整齐干净,并没有什么“豆腐块”之类的规定。

符伊年整理完床铺,马悦已经在整理卫生了。这是昨晚于思华归宿后大家一起商定的,宿舍一共六人,大家轮流做值日,从最大的马悦开始,按顺序每人一周,轮到最小的符伊年后再轮回来。

值日的范围主要就是整理宿舍卫生:扫地拖地擦桌扔垃圾。毕竟床铺很私人,都是个人自己整理。

因着时间还早不急着出门,符伊年见马悦在擦桌子,就拿了笤帚扫地,马悦见了急忙拦下她,“我自己来就好,你别动手了。”

“两个人快一点。”符伊年躲开她阻拦的手势,“我就扫地,一会儿拖地你自己来,行不?”

马悦听了这话才松手,“行。”

扫个地能用几分钟,几乎其他人还没回来呢,符伊年就扫完了,她把笤帚放回原位,同马悦说了一声,背上装了书和笔的帆布包,准备出门。

符伊年:“需要帮你买饭吗?”

马悦想了想,也不知道那几个什么时候才洗完回来,自己还得锁门,肯定是最后一个走,就答应下来,“你等等我找粮票给你。”

符伊年并没有推辞,帮忙买饭已经是情分了,不宜再做更多。

符伊年在食堂吃完饭的时候,刚好马悦收拾完毕过来,眼看着离八点还剩十来分钟,马悦狼吞虎咽地吃完,一边拍着被噎到的胸口,一边跟符伊年往教室走。

符伊年见状,不得不提出意见,“要不,还是别值日生最后一个出门锁门了,给每个人配一把钥匙,谁最后走谁锁门吧?”毕竟有的人并不像很早起床。

马悦想了想,觉得是个办法,不过,“下周吧,等我这周轮完,不然好像我这个舍长想躲懒似的。”

两人到教室的时候,其他人也早就到了,各自找了位置坐下,就拿了书出来开始预习。

符伊年一边看书一边想着心思。如今已经是七八年的四月了,距离秋收还有大概半年,很快改革的第一幕——“大包干”就要拉开,之后知青回城、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即将正式推行。

剩下这个八个月,除了学习,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可惜,没等她想出个头绪,上课铃拉响,一位戴着眼镜穿着白衬衫黑西裤黑布鞋的老教授背着手走进来。

等看清这位教授的面容后,符伊年和马悦、米仙花等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恍悟——原来,这人竟是昨天在食堂和她们拼桌的那位老先生。

老先生空手进来的,没带教材也没有讲义,进来后在讲台上一站,底下学生们的表情一览无遗:有期待的、有尊敬的、有茫然的、有恍悟的……

老先生嘿嘿一笑,“都来了吗?”

班长张超赶紧站起来,“都到齐了。”说着示意同学们起立问好。

老先生往下压压手,“不用不用,都坐下。”他看向同学们的目光饱含期待,充满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一棵棵尚未长成的树苗,他们身负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汲取知识将成栋梁。

老先生微微一笑,然后转身在修补完的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陆有粮。

老头儿,不对,陆教授回过身来,依然一副十分和气的面庞,语气也很温和,“我叫陆有粮,很多人乍一听都以为是‘良心’的良。确实,先父当初为我取名’良心‘之良,他望我‘良知良能,良心良行’。”

“我生于1920年,陕西榆林人,八岁到十三岁时经历了1928至1932年的关中大旱,有的同学或许听说过那段历史,因干旱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同时因蝗灾、瘟疫以及军阀割据、苛捐杂税等,造成关中近十万人饿死、病死。”

“成年后,我进入当时改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学习,入学时自己改名为“米粮‘的粮,一方便契合我的学校和专业,另外一方面也暗喻了我的追求: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陆教授语气逐渐沉重,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同学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我们农大的校训,也是几十年来农大人的追求,要国富民殷,则应以强农为本。无论各位来自何方,唯愿诸君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

陆教授说完,竟然来到讲台侧面,对台下的学生鞠了一躬!

像是在郑重地托付一件神圣、伟大、严肃的任务。

学生们惊得纷纷起立,向陆教授鞠躬。这鞠躬,既是还礼,也是承诺。承诺他们会接过教授给的任务,承诺会完成先辈们的志愿,承诺将续写前人的荣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