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年年有新生[八零] > 第46章 符宅

第46章 符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十六章

符伊年本来以为胡克和林法医会多问几句,没想到两个人就说到这里就停下来提出了告辞。

符伊年自然不会多留,客气地将人送走后,也很快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票已经转手了,倒是不用去火车站了,但她觉得还是要给祝镕打电话说一句“谢谢”,倒不是客套,多少存了些想和他说几句话的心思。

但是很遗憾,今天祝镕没有在办公室,甚至营部都不在,接电话的文书说,他带连队去拉练了,还说昨天就走了,今天未必会回来。

符伊年虽然说不上失望,但还是心头觉得有点空落落的。但是很快就释然了,祝镕是军人啊,军人当然不可能一直在办公室坐着,更多的时候在训练场、在山野间、在丛林里。

很快想通的符伊年请文书帮自己留言,就说火车票已经收到了,请他不必担心;又说等周末的时候她再同他联系。

文书很客气,同她确认一遍无误后,挂掉了电话。

从邮电局电话厅出来,符伊年看了看手表,才九点多一点,她干脆骑车直接去了客运站,买了第二天回杨树庄的客车票。

后天就是清明了,自从春节过后到现在两个月多,她还没有回去过。这次回去除了扫墓,还要把自己要去京城上学的事情说一下,就是遗憾这时没有复印机,不能把通知书复印了给他们烧过去看看。

这一次回杨树庄,符伊年还打算回符家的老宅去看看。说实话,符伊年对符家的老宅还挺感兴趣的,上一次若不是只有周日一天,她一定会去看看,这可是传说中的“进士老爷”的家,是符氏祖宅。

若是按传承来说,符志红这一脉应该算是“进士老爷”的“嫡支”,五叔爷爷他们都是分家出去的。不过现在社会主义了,不讲究那些。更何况这所谓的“嫡支”在那动荡的年代里,就算有大爷爷(符志红大伯)的余荫,多少还是被牵连到了,倒是那些分家出去的旁支,全都安然无恙。

而且符伊年也看出来了,其实五叔爷爷家和自家之前关系未必有多么亲近,可能是因为符志红的发展要比较好的缘故?

至于上一次回去那么热情,大概有怜悯她一个孤女的心思在里面,也大概有那两瓶酒和一条五花肉的面子在里面吧。

还有就是,认真来说,原主长到十七岁也没回过几次符家大宅,就更别提符伊年了。因此她对符家这座大宅还是很感兴趣的,若是可以,住上一晚也没有关系。

不过,对于她这个想法,五叔爷爷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他觉得这宅子很久没住人了,而且这个地方地处村头,远离人群,不够安全。

不过,符伊年一句话就打消了他老人家的顾虑。

符伊年:“列祖列宗都看着呢,我爸妈也在,不会有危险的。上一次我不是也住在这里了嘛。”

符伊年说的上一次是指半年前回来安葬符志红和唐致清,也是那时候原主遭遇地震被困,然后遇到了被她当成雏鸟破壳后第一次见的“救命草”的祝镕。

五叔爷爷噎住了,既反驳不了“列祖列宗看着呢”——符家大宅里确实有祠堂,又为之前留她一个刚刚丧父丧母的弱女独自住在大宅感到了羞愧。

符伊年很坚持,最后只好答应下来。

符伊年没打算住正房,正房毕竟是长辈的住所,她想了想,干脆去了东厢房,就是以前是进士老爷的书房,后来符志红住的那个。

送走老人家,锁好大门,符伊年开始观察这座宅院。符家大宅是一座三进院的大宅,虽然经过了革命的动荡年代,但是大部分建筑保存的都还算完好。

比如这座正对大门的影壁,上头一个硕大的“福”字,影壁四角雕了卷草纹和祥云纹。除了一点点划痕,并没有被打砸的痕迹。

拐过影壁后走进一进院。这座院子原本是待客的院子,五正三厢的格局。正房前面是两座花坛,花坛里早没了精细栽种的花草,只有一片旧年干枯的黄和春天新生的绿。

一进院的正房和厢房都没有锁,很轻易就打开了,每个房间几乎都是空的,并不见什么古董家具和文玩摆设,是非常真实的无人居住的状态。

其实这种情况符伊年丝毫不觉得意外。

虽然符太爷爷和大爷爷确实为抗战和解放等革命事业做了很多贡献,可符家祖上是地主阶级的事实改变不了,是那十年里必须打倒的势力,革命派只是来“抄家”而没有牵连符志红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结局了。再有就是,时间太久了,就算有什么东西,也都被人——符氏族人、乡下乡亲们、革命派小将们——给拿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