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年年有新生[八零] > 第17章 交流

第17章 交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写下那封信时她确实有些焦躁和苦恼,也的确因为自己“孤立无援”而闹心,不过她很快就想开了。其实这个时代大多数的考生都是处于这样孤立无援的状态吧,没有参考书没有往年试卷,大部分父母除了精神支持也没什么能帮的,甚至还有很多人连精神支持都无法得到,比如韩梅梅。

相比之下,自己真的很不错了。起码不会有人阻拦我报名考试,至少我的学习环境非常优越,尤其我还有祝镕送的珍贵的学习资料。

符伊年心中越发轻松起来,将那些一时间冒出来的焦虑与烦恼全都丢去爪哇国,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复习计划。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四,安县所在的省份发布了今年的高考安排:11月5日开始报名,12日截至,报名的同时要填报志愿。本次高考全省共设782个考点。考试日期安排在12月16至12月17日两天,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政治。

这份安排通知被张贴在安县的各个人流往来密集的地点,几乎每个有广播喇叭的工厂、学校、村庄连续进行了三天的广播。

符伊年也在第一天听到广播时就带上了证件和一寸照片去了最近的报名点报名。这个报考点在附近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一排五间房屋,房屋外墙上贴着很多学校的招生通告和简章,方便考生参考志愿。

虽然符伊年早早就过来了,但是报名队伍依然已经排成长龙,排队的人以二十左右岁的青年人为主,也有三十多岁的,符伊年猜测是老三届的学长学姐们。

此时时间尚早,很多人一边看书一边等候,不肯浪费时间。符伊年见此情形,也拿出了自己写的装订成词典大小的数理化公式册子,她的理科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突然前方一阵喧闹声传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纷纷探头向前看去,互相打探发生了什么。

符伊年听了两耳朵,大致了解了经过:前方正在报名的男青年被拒绝了,因为他的曾经是解放前安县最大帮派中的成员,家庭成分有问题,政审没有通过。

虽然这名男青年一再强调他的祖父是为了生计被逼迫的,但还是被拒绝了。

男青年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报名点。

“我知道他,牛山公社的。”符伊年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议论,“他说的是真的,而且他学习可好了,要是去考试肯定能考上。”语气中不乏同情和惋惜。

但是也有人不屑,“可惜什么,欺压群众的黑五类狗崽子,当然不能上大学。”

符伊年听着耳边的议论,再看向那个已经走远的男青年,他低着头驼着背,全身都流露出失落和难受来,走出很远后他抬起袖子抹了一把脸。

现在是北方的十一月,早上的气温已经降到零度以下,北风萧瑟吹得人脸疼。这时候当然不会出汗。

后来符伊年在给祝镕的回信中告诉了他这件事,她也觉得很惋惜,认为不应该以出身论人才,她还同祝镕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祝镕却只告诉她一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符伊年看到这里有些生气,也有些郁闷,觉得自己和祝镕可能真的是两个世界的人。她觉得这个男青年不能参加高考很可惜,若是他就此一蹶不振,岂不是浪费了一个人才?而祝镕的话颇有些高高在上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毕竟他自幼接受的都是当时上好的资源,自然不会觉得错失一次机会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知道以后“黑五类”们会摘掉帽子,可符伊年此时还是觉得不开心,她一不开心就把给祝镕回信这件事“忘了”。

而祝镕久等不到回信,一开始还以为她忙于高考复习无暇回信。后来直到考试结束一个星期了仍然不见回信,立刻写信过来问个究竟,甚至一连写了两封,符伊年这才在春节前回了他一张信纸。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队伍前进的速度不算快,符伊年将一本小学生字典般大小的公式手册都看完了一遍,她的前面还有三个人。她估摸了下时间,将手册收好,拿出装着证件的牛皮纸档案袋出来。

档案袋里除了装着户口本和高中毕业证,符伊年还装上了符志红和唐致清的烈士证,不求能加分,只希望能顺利报名——认真追究的话,符家也是“黑五类”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