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年年有新生[八零] > 第5章 整理

第5章 整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连环画里则改动不大,这里王生是个“愚而迷”的书生,因贪图美色将“偶遇”的美女领回了家,不听家人劝阻,最后被恶鬼挖去了心肝。

这本连环画薄薄一本,只有十几页,每页一幅彩色画图,下面跟着四句七言或者无颜短句,将图画简要地介绍一番,可以说是色彩细腻、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适合少儿阅读,并接受其中深刻的寓意: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真好,以前的人吃得真好啊。符伊年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越发对细腻的色彩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越发感慨这样的连环画后世可不多见了,即便有也都是电脑制作,精致倒是精致,可是哪有手绘的珍贵。

将《画皮》放回原位,符伊年决定以后找个时间要好好翻翻这些小人书,说不定还能找到几个沧海遗珠,若干年后可就成了绝版孤本啦!

等合上书柜门站起身来,符伊年突然发现,符家的书柜安排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

最上面两层摞得都是装订好的报刊杂志,最上头是《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大公报》这类则被压在下面,最下面两三层是原主的教科书和连环画。这两部分用的都是木门遮挡,柜门一关,并不知道里面都有什么。

而中间玻璃门里摆放的都是符志红和唐致清常用的书籍,放得虽然高,但也方便取用。最特别的就是那些马列著作和主席选集、主席诗词,书脊朝外整整齐齐,刚好和一个成年人站立的视线相平,如果刚好坐在沙发上,也只要稍稍抬眼就会注意到,十分显眼。

符伊年觉得自己好像懂了点什么。难怪符家作为地主的后代在最动荡的年岁里冲击都很小,果然无论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才是指路明灯。

整理完书柜接下来就要整理书桌。符家的书桌是一张很重的实木桌,桌面上压了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下压着不少照片,有一家三口合照的全家福,也有三人的单独照,更多的则是原主从小到大的照片:肉乎乎团坐在椅子里的婴儿、挎着缝了向日葵斜挎包的幼儿、戴着红领巾抬手敬礼的少年、穿着白裙子梳着麻花辫站在公园花丛中的少女……几乎每个时期都有记录。

桌面上东西不多,左侧是一摞作业本,刚才搞卫生的时候符伊年大致翻了翻,是唐致清带回来批改的作业本,然后是墨水瓶、笔筒。

书桌一共三个抽屉,一家三口一人用一个。左右两边分别放了符志红和唐致清的个人物品,左边那个里面放着一沓用过和没用过的演算纸,演算纸上压着一个黑皮笔记本和一个眼镜盒。右边那个里面是一本教案和一本初中语文教材,还有一沓信纸和几个空信封。

中间那个抽屉东西就多了。

首先是一本相册。符伊年本来以为玻璃板下的照片就很多了,没想到相册里更多,都快装满了。里面不仅有更多的原主的照片,还有不少符志红和唐致清的照片:两人学生时代的照片、结婚照,几乎每年一张的全家福、个人单照、符志红在外地出差、开会的留念照。

其中有一张是离家上大学前的符志红和一位老者的合影。老人家坐在照相馆的椅子上,眼睛微眯胡子翘起,脸上的笑容很是欣慰的样子。

符伊年从原主那里接受的记忆中,符志红的父亲也就是原主的祖父因为黄赌毒早早就没了,他是被祖父抚养长大的,应该就是这位了吧。

而最令符伊年吃惊的是,里面竟然有一张清朝人的照片,黑白照片,而且应该是受时代所限,像素很低画面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出是一对夫妻,男的大概五六十岁,身穿补子官服头戴花翎脚蹬皂靴,面容平和却不失威严。女的年纪看起来要小一些,梳着旗头和宽袖的清朝女子服饰,表情略有拘谨。二人并排坐在两张圈椅中,看起来并不十分相配。

符伊年对着照片陷入沉思: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禽”是文官吧?那绣白色禽鸟的补子是几品官来着?

符伊年看了会儿这张照片,又找出符志红和他祖父照片,对比着看了一会儿。嗯,虽然清朝那张照片不是很清楚,但从五官对比上来看,可以确定是一脉相传。

想来应该是符家那位清末中国进士先人了吧。

啧啧啧。大户人家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