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春雨一行人跟着去了县学。
县学很大,里面种着很多松柏树,现在即使是冬日也青翠如夏,一排排的屋里不断有学习进出。
“这两日休沐,但也有好多学子离家路远,没回家,就住在县学里。” 王文向几人解释道。
春雨他们就这样边走边瞧,走了好一会儿到了一处精致小院前停了下来。
王文转身看向几人:“这就是学政平日里住的地方。”
院门开着,王文率先走进去,春雨他们也赶忙跟上。
进了院子,就有书童和王文打招呼,听王文说明来意后,道:“请稍等,我去回禀学政。”
不多会儿,书童出来,“请要进学的人随我来。”
这是只让姚瑜一人进去的意思了。
梁思源摸摸姚瑜的头,安抚道:“小瑜去吧,尽力答就行,我和你姐姐在外面等你。”
说完将点心盒子给姚瑜拿着,这是早就准备好给学政的。
点心是春雨卖的各样点心,且做得更加精致,还专门请田老二做了个好看的木盒子装着,送夫子的,就得更加精心一些。
姚瑜点点头,接过点心盒子,看看梁思源和姐姐,迈步跟着书童进去了。
春雨在外面度日如年,担心弟弟忘了学过的学问,更是担心县学门槛高,轻易不收学生。
梁思源碰碰春雨的手,转头看着春雨安抚道:“没事,尽力而为就行,就算这次不成,咱们可以多花些钱在外面找个私塾学一段时间再进县学。”
梁思源的眼神平静温和,仿佛拥有让人镇定的力量,春雨看着心里奇异的静了下来,点点头,不再慌张,安静地等着弟弟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好像是两三刻钟,姚瑜出来了,手里还拿着几册书,身边跟着一同出来的学政。
学政名叫宋慎之,是一位身高中等的清瘦中年人,穿着圆领长袍,方圆的脸上留着胡子,眼睛清亮,一派儒雅,此刻见到外面站着这么多人,惊讶了一瞬。
侧头问姚瑜:“这都是你的家人?”
姚瑜点点头,看着站在最前面的春雨和梁思源,回道:“是的,夫子,前面那是我姐姐和哥哥。”
宋慎之同姚瑜走向春雨和梁思源,笑道:
“姚瑜在学问上虽有薄弱之处,但也有可取的地方,我已同意让他进学,不过得等到明年开春再来,现在已快到学末,就是来了也跟不上进度了。”
春雨松一口气,放了心,虽现在不能进学,但学政总是答应了。
宋慎之接着道:“我已送他几册基本的书籍和一本字帖,除了学问,他的字也要多下工夫。”
春雨和梁思源不断点头,认真听着学政的嘱咐。
梁思源上前对宋慎之拱手道:“多谢学政指点,我们回去定好好督促他。”
宋慎之满意地点点头:“以后不必破费了,春和茶楼的点心可不便宜。”也很难买,稍微去迟了就卖完了。
想到这个,他就开心不起来,他很爱吃春和茶楼的点心,不管就不就茶,都很喜欢,可惜很难买到,卖的也贵,并不能经常吃到。
他的月奉时常要救济家里艰难的学生或者买些书,这些花费下来,一月就不剩多少了,还有家要养,所以常常被娘子责怪。
前段时间听说县里最大的酒楼万香楼也开始有同春和茶楼一样的点心,但每日不到饭点就被一抢而空,到他下了学去买,早已没了。
所以姚瑜这礼算是送对了,简直送在了宋慎之的心坎上。
宋学政因着姚瑜带来的点心,且能答上一半他出的题而对姚瑜印象很是不错。
所以不仅给了姚瑜同其他刚入学学子同样的字帖,还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书册。
梁思源闻言笑道:“不妨事,这是家里做的几样点心,不成敬意,送予学政尝尝。如果学政喜欢,以后可以经常让小瑜带来给您。”
“你家做的?”宋慎之不敢相信。
梁思源点点头,“正是,点心是姚瑜的姐姐做的,学政刚才提到的春和茶楼以及万香酒楼的点心也是我们供货的。”说着指了指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