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府上待了几日,叶抒苒就开了其中一只大木箱,取了些颜料与笔墨,放置在桌案上,瞧着这些东西,便有些手痒了。
她从中搬出一块木板,木板是以胡桃木制成,板面磋磨平滑,面宽稍小。
心念一动,她执起毛笔,泼墨其上,龙飞凤舞几段,墨锋没入长河,点点勾画,竟将前些时日在裴府花园中所见之景都框于画中。
此谓勾骨成架。是作灰批的首步,成框成架方可作后一步,以灰批石膏塑其身。
回想至此,叶抒苒作画动作一顿,这京城内怕无可供灰批所用的石膏,灰批石膏有些许特殊,并非寻常石灰可替代。
想罢,竟是要她自己制作这灰批石膏了,而制作这东西需的材料可不少。
首要是寻些干稻禾,其次亦需找些石灰制成普通的石膏,将干稻禾分截几段,以水浸湿了去,置入大缸内,铺至约一指厚。
随后于其上铺一层石灰膏,将下层稻草皆覆盖。如此类推,直至其量可供塑形所需。
而后便需由大缸内壁缓缓灌入清水,其量应没过大致六到九寸。
整缸密封发酵一月后开封,此时稻禾已悉数腐烂,与石灰一同沉淀。
便可将上层石灰水滤出,放入四百斤草根灰与一斤红糖一同搅拌,这时长越久越好,便可用了。
叶抒苒回想着家父所教之事,手上已取笔墨写在纸上,不出个半时辰,便写满五张白纸。
如今她住在裴府,吃穿用度皆要看人脸色,要腾出闲钱去置备这些东西,甚是不容易的。
或可找家灰匠铺帮工,赚些小钱。亦或是能遇到更好的法子?
出去看看京城的工匠铺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如此想罢,叶抒苒便动身出门,她这处小院落离偏门算近,而偏门小厮与她也算相熟。
“叶姑娘上何处去呀?”守偏门的小厮瞧见她,便寒暄一两句。
“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还未能置身体会这京城繁华。小女子要上街走走去。”叶抒苒笑眼明媚。
一时间那小厮看着她都有些痴了神。
“那叶姑娘可要小心仔细着些,元京虽繁华,那坏人可不算少见。”
回过神来的小厮轻咳两声,念她初来乍到,便随口叮嘱一二句。
“多谢告知。”叶抒苒与守门小厮道别后,走去了元京城东街。
东街以工匠铺为主,偶尔见一两家包子铺夹在其中,白气云烟轻飘着。
靠近店铺走总能听着丁丁当当的声响,工匠铺不常吆喝,来往皆是熟客,她走在这倒是个生面孔了。
也有些性子好且自来熟的匠人见着她,会寒暄个一两句:“姑娘好,您这是生面孔啊,是最近来京城么?”
“回老板的话,小女子确是最近到的京城,住在东街附近。这东街热闹啊,入目皆是工坊。”叶抒苒停下,靠近这家店,仔细打量着。
这家店隐约有阵特别的焦味,闻似烧制石头会出现的味儿。
她往时家中工坊便常有这气味,始闻还觉着刺鼻,后来都习惯了。
“是呀,这京城繁华且划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咱这东街主要买的就是工造品。西街是食肆,北街多卖布匹,南街则是文墨书局各项杂物小摊。”
“姑娘若是觉着无趣,便可去南街走走,指不定有什么小玩意儿能解你的乏。”那匠人坐藤椅上歇息,见她走近,便直起身来。
“多谢老板告知。老板这店是主卖石灰制品么?”叶抒苒回道。
她瞧了几眼这店的木牌匾,上边只写了陶记二字,并未说明店铺作何种生意。
“姑娘如何得知?”匠人起身了。
“气味。”叶抒苒浅笑,指了两下鼻,眼神里还有些俏皮。
“姑娘算是行家?”匠人有些惊讶。
“不算,往时有些许接触罢了。”叶抒苒摇摇头,双目含着些许落寞。
她家里现在也不做这个了,想起又有些难过。
见状,那匠人明白这是触到些伤心事了,便换了话头:“姑娘这是需要买些什么?”
“不知老板是否听过灰批?小女子需要一些石灰膏。”叶抒苒稍微打起精神。
“未曾听闻,姑娘可否详细说来?”匠人面露好奇。
“便是用一些特别法子制成的纹样,用于影墙、墙楣、楹联等各处。成品特殊成趣,我这带了一小玩意儿,您可以看看。”
叶抒苒从身上拿出了一块特殊小雕,所塑的是一对鸳鸯浮于春水之上,红绸环绕,羽毛层层明晰,栩栩如生,色彩斑斓。
这是她家往时给正要办喜事的某家制的塑雕样板。
“这甚是精巧成趣!还有更多么?”匠人接过来细细打量。
梁朝塑雕虽各式各样,只是少见彩塑的,彩色多见在瓷器上,他们工艺还是以石刻或石灰注浇为主。
寻常制成的颜料染上石雕,并无法将色彩呈现得饱满,可这塑像却将二者完美合一,是不可多得的。
“没有再多的了,小女子家道中落,来这京城投奔亲戚,也就带了这么一块用作家乡念想。”叶抒苒蹙眉轻叹,有些伤感,像故作坚强一般。
而她眸中深藏的微光倒无人看出。
“如此技艺,失传可惜。不知姑娘可否与鄙人细谈?”
匠人见她将样板收了回去,甚是心焦,这工艺不可多得,若是能习之一二,怕不是能名扬京城而青史流芳!
“是吗,如此也好。”叶抒苒便与匠人进了铺子。
“敢问姑娘贵姓?”匠人问。
“小女子乃南越叶氏。”叶抒苒笑意浅浅。
“姑娘应当尚未出阁,与我等粗人共事应当会有影响呀。”匠人为她沏茶,茶香亦浓厚,与裴府的相比竟然并无大差。
“无妨,我非那些个千金小姐。南越崇商,也常有外商到南越去。便是未出阁的姑娘小姐家皆有一两门可作生意的手艺。”叶抒苒轻摆盈袖,执杯抿茶。
“那敢情好,若是我这铺子张罗开来,或许可置一二间到南越去。”匠人目光灼然,带着期盼。
“敢问师傅贵姓?小女子说得有些忘我,竟是忘了问。”叶抒苒后知后觉,浅红漫上脸去。
“免贵姓辛,你唤我老辛便可,无需多客气。”匠人豪爽一笑,对此不在意。
二人聊了大致一个时辰,终是达成合作。
匠人为叶抒苒提供材料,叶抒苒于店中酿制灰批所用的石灰水,酿成之后,叶抒苒于铺中制作灰塑,而匠人可习之。
二人契约五年,由叶抒苒提供工艺方子,匠人协助一同制作灰塑,五年后若店铺旺起,便将叶抒苒聘为灰匠铺的匠人,助她入匠人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