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不知何时,院门外又多了两道身影,一道玉箫声幽幽响起,空旷悠远,意境绝伦。一道吟咏声如天外之声,隽永清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二者与剑舞相和,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忧。
也不知过了多久,柳明月轻身落下来,还剑入鞘。她笑盈盈地看着院子里的两个人,问道,“韩大哥,长风,这么晚了怎么还一道在呢?”
易长风放下玉箫,笑道,“听说你一天没出院子,我随稚圭兄来看看你。也幸好是来了,不然错过了这绝美的风景,真是一生憾事!”
柳明月啐道,“年纪轻轻的,说什么一生憾事!灯下看花,霜中就月,竹席枕风,围炉赏雪,哪一个不是人间美事?这一生还长着呢!咦,你何时学会吹箫了?好听极了!”
易长风笑道,“总要多学点东西,才好讨得明月欢喜呀!”
柳明月抱剑笑作一团。
韩琦还在回味刚才的剑舞、吟咏和箫声,如痴如醉,如饮醇酒,三杯虽已下肚,唇齿之间犹有余味。这会儿见两人笑闹在一处,男才女貌,如神仙眷侣,默契天成,刚刚升起的一点点伤感和遗憾又慢慢消散了。
八月初八,韩府和易府张灯结彩,喜气盈盈。柳明月梳着鸾凤髻,头戴凤冠,身着绿裙,颈间明月珠光润生辉。只见她黛眉朱唇,肌肤赛雪,抬眼望来,端庄中见妩媚,眼波中露温柔。喜娘夸张地喊道,“哟,娘子真是美若天仙!探花郎可真有福气!”
门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与迎亲队伍的喜乐声混在一起,好不热闹。韩府门前,大街两旁,围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居,还有小孩子围着讨要喜糖,嘴里全是些漂亮的吉利话。
易长风眉眼含笑,一身红色礼服,更显得玉树临风,俊美非凡。韩府的家丁排成行地拦着,易长风身后迎亲的队伍赶紧一拥而上,一阵推拉之中,易长风连忙施展轻功,趁机闯入院门。
才进门就发现韩琦站立在路中间,笑呵呵地拦道,“修平想要过我这一关,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限探花郎一炷香之内作三首诗,三首都需明月满意才行!”
对易长风的才华而言,作三首诗确实容易。关键是能不能让明月满意,得不得明月的心。易长风略作思索,便出口成诗,其诗一念道:
抚竹弄琴音,诉我明月心。相思原不尽,幽梦总关情。
其二念道:
流云水袖舞春柔,皓齿红唇媚难收。牡丹不掩春心动,卿本佳人自风流。
其三念道:
飘萍无蒂也无华,得种君心始到家。护我三生石上泪,还君万顷碧莲花。
三首诗送到柳明月面前,柳明月眼底一热,泪盈于睫。却原来,这三首诗正是两人前世的定情诗,想不到一世情缘,还能再续前情,当真应感谢上苍!
韩琦见柳明月这般反应,不得不放易长风入内。易长风见柳明月红纱之下难掩芳姿,柔声道,“娘子,我来接你了!”
柳明月恍惚之中觉得,这声音仿佛和前世那一句“明月,嫁给我吧!”重叠在一起,令人心神摇动。
柳明月坐着喜轿,随着迎亲队伍到了易家门前。热闹依旧没完,明月还不能下喜轿,门口有乐人拦门讨要红包。易长风笑着让人一边发红包,一边将谷子、豆子、糖果、铜钱撒到门外,让围观的小朋友们争抢。
花轿终于进了门,傧相念诗,执事放鞭炮,吹鼓手滴滴答答奏起曲子,易长风牵着明月下了轿子。一条青色的地毯直铺到堂前,一对新人被众人簇拥到堂前,朝当日喜神的方向站定。拜香案,拜父母,拜诸亲。洞房之中,有人在撒帐,“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之后,便是合髻,长风在左,明月在右,两人各取一绺头发用绸缎绑在一起,表示夫妻从此白头偕老、命运与共。长风和明月深情地望着对方,眼里都是喜悦与柔情。
“娘子,娘子……”
“嗯……”
灯花结蕊的夜,一对新人在呢喃低语,共度良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