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恨极了,直到夜间还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睡,碧荷进来劝了几回,全都无济于事。
最后,还是李元宝悄悄派人传了信来,告诉宝玉,被烧死在轿内的人根本就不是裴宣化的夫人,他带了一个假冒的女人前来。
宝玉闻言,心绪稍微平复了些,可还是觉得那不知名的女子死的也很冤屈。
就这样紧绷着精神,第三日,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
周贵人很兴奋地看着轿外的风景,此地与金陵城内的富饶景象迥然相异,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树林茂密,活像是森林公园一样。
“姐姐你看,外面的景色好美。”周贵人拉着宝玉的手说道。
宝玉实在拗不过她,便顺着她的目光向外看了一眼,果然好景,山水之色马上洗净了她最近几日的心绪。
周贵人劝道:“姐姐多想开些,没事不要同自己过不去呀。”她看着外头,兀自说道:“一想到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我就觉得开心。”
轿子猛地一震,又停了下来,宝玉二人皆是浑身一震,担心像昨天一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她们向外看去,见队伍最前头已经进了不远处的村庄,看来是到了地方了。
宝玉半站起身子,向外看了看村庄的整体样子,只觉得这地方将外头的富贵华丽全部洗去了,只留下了最淳朴的村庄景色,叫人生出了回归自然之意。
轿子又缓缓行进,中间这条路显然是提前修缮了的,走起来不似一般的泥路一样坑坑洼洼。路两侧已经整整齐齐排好了站岗的御林军,轿子徐徐走着,最终停在了村内一大块空地上。
这村的里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恭敬地笑着,弯着腰,花白的胡子也跟着微微颤动。他对着从轿中出来的人们拱手笑道:“各位贵人今日到此地,真是我等的莫大荣幸,若有照顾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海涵。”
这位老人家倒像个读书人,宝玉在心里暗暗想着,她在碧荷的搀扶下,头也不回地向自己居住的地方走去——按理说,妃嫔是不能抛头露面与陌生人相见的,所以只能由殷景诚他们和里正对接,她什么都不能管。
住处就在轿子旁边几步路,这间院子是整个村里最气派的一间房子,又高又大,院中铺了石子路,还精巧地布置了一些长廊,穿过长廊,迎头便是正房和东西厢房,想来这里必然是村里最贵的人家居住的地方,一问,果然不错。
宝玉自觉问道:“住哪一处厢房?”碧荷还未来得及答复,便见有小太监来,引着宝玉往正房去。
“这不合规矩。”宝玉开口道:“若是这样,皇上住在何处?”
小太监并不说话,只我行我素地搬着宝玉的行李进了正房,宝玉无法,只得跟了进去。
外头是宽大的堂屋,再往里才是休憩的地方,四周都打扫地一尘不染,桌椅摆放整整齐齐,不像是有人住过的样子。卧房虽然不大,但住着应该也舒心。
碧荷和翠环两人帮宝玉铺床塌,此时外头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宝玉站在正房门口望着院内,倒像是又回到住在怡红院的时候,虽然不如怡红院宽敞,可好歹是小院。
她正在独自伤怀,忽然听到墙外有人说话。听声音像是刚才迎接他们的里正,在奋力挽留什么人。
“您就当是闲暇时候散散心,再住个十天半个月的。”里正说道。
回应他的是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出家人并无甚么闲暇之时,亦无任何闲暇之心。”
另一个人也笑道:“肖长者,您无需挽留,此时贵客驾临,我们二人已经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宝玉留神听这人的声音,明显像是之前帮过自己的和尚道士。她顾不得叫上碧荷和翠环,连忙跑了出去。
果不其然,里正老人左右手分别拉住和尚道士两人,正在虔诚地说道:“我们村落是您二位到了之后才觅得了生存之道,我们有心好好报答您二位,若是就这么走了,岂不是辜负我们一番好意呢。”
那和尚不再说话,道士却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一般,猛地回过头来,尖锐的双眸一下便盯住宝玉,他口中说道:“施主原来在这里。”
宝玉想起自己之前做的那个梦境——逸潇沉睡在仙境一般的美景中,旁边看护的是这两位和尚道士。她有无限的问题想问,但念在里正老人在,不好开口。
此时,碧荷翠环已经从里面赶了出来,翠环唬得面无人色,连忙出来将宝玉往回拽,口里说道:“娘娘,你不要命了?”
里正慌忙回身走了,很快消失在巷子中,不知道去了哪里。
道士笑道:“施主数日未见,身份已有云泥之别,老道还未曾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