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六月,就热起来了,只不过在山里,还不是那么明显。
秦朗月陪着梅时淮来到了镇上,一个是为了卖果子,送酒。还有就是买些糖瓜糕饼回去,跟梅家定亲的人家姓赵,小子叫赵实为,梅阿娘见过两面,很是满意,定了六月十七来定亲,就是明日,今天要好好准备。
丈母娘对未来女婿满意,那自然是好生招待,于是秦朗月和梅时淮只把东西送到酒楼和粮油店就去了镇上的大街。
这一条街就叫甜香街,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卖什么的,这里糕饼铺子聚集,一家比一家的好吃,那价格也是不便宜。
大徐的炼糖工艺还不完善,颜色还没有完全褪去,红红粉粉的。
不过这些铺子都有巧思,特意起了喜庆的名字,整了好看的样式,糖所带来的粉红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梅阿娘嘱托秦朗月卖红喜铺子的糕饼,他家专门做喜饼喜糖,从小孩出生满月,一直到订婚成亲都有,价钱呢虽贵,但又不是天天办喜事,大日子前还是要大方一回,所以来买的人倒是不少。
“我看车,你进去买,买完咱就走。”梅时淮将驴车赶到了角落里,他嫌里面人多,懒得进去挤。
秦朗月无奈的看了看他,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在外边嫌人烦,在家里恨不得挂在他身上。
能怎么办他,秦朗月自己拎着红蓝子进去了。
店小二可是殷勤,带着他把大部分尝了个遍,秦朗月要了定喜饼,红糖瓜,桃花酥,荷花酥,锦绣酥,祥云糕。
这可是大主顾,店小二用油纸包好后还特意送了个小巧的木头架子,虽说粗糙了些,但是上面的桃花倒是描的好看。
秦朗月大包小包的出来,梅时淮赶紧跑来接过,“怎么买了这么多,吃得完吗?”随后轻手轻脚的将东西放在了板车上。
秦朗月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说道:“你真笨,这都是充场面的,得让赵家知道咱们家不差钱,重视姑娘,以后不能欺负了。”
梅时淮了然大悟,“那是应该,那是应该。”
真不知道他当初来提亲的时候都看什么了,秦家桌子上可是摆满了喜饼喜糕。
买了东西回去,梅阿娘一点,觉得数量不对,多了个祥云糕,便叫过秦朗月来:“这不对啊怎么要了六种,不是五种吗?”
“奥。”秦朗月这才反应过来,道:“这是我和二淮自己掏钱买的,当哥哥的,也不能亏待了她,先往里添些东西给她镇镇场子。”
梅阿娘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她还不知道她那个儿子吗?这肯定是月哥儿自己决定,自己掏的钱。孩子有心,梅阿娘也不能寒了孩子的心,叫晓沄过来好好谢谢她小哥儿这才像话。
除了在镇上买的糕点,家里人还要再做几样,梅阿娘和秦朗月不会做酥饼,只能按着别的样式做,山药糕,枣子糕,红豆糕,绿豆糕。这些都是秦朗月拿手的,梅阿娘的手艺不如他,便在旁边帮忙。
绿豆糕红豆糕秦朗月最拿手了,昨天就泡好的豆子取出一半来脱去外边的红绿衣,秦朗月喜欢有皮的存在,显得红豆糕和绿豆糕口感丰富。
两种豆子分成两个笼屉蒸熟,蒸到绵绵的就可以了,秦朗月把他们都取出来晾到大碗里,随后用擀面杖把它们捣得碎碎的,沙沙的,绵绵的。不过这时候的豆馅还是偏湿的状态。
下一步就是炒豆泥了,秦朗月没有叫梅阿娘来,反倒让梅时淮守着一个锅,自己一个锅,他怎么做就让梅时淮跟着学。
秦朗月首先往锅里倒了一勺清油,一勺荤油,不等又热就放豆馅进去翻炒,要放入不少的白糖,秦朗月没有省钱用红糖,用的都是粮油店的好绵糖,细腻雪白。
叮嘱晓沄注意火候不能火大了,秦朗月就专注于豆泥上。
炒豆馅是一个力气活,,要不停的翻拌,直至豆馅抱团不沾锅,梅时淮可是知道夫郎叫自己是干什么来了,根本就是让他尝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