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雪满未满 > 第2章 初遇

第2章 初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娘从小就告诉我,闺阁中的女子虽不能参加科举,为朝做官,但也不可只局限于内宅一隅,‘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阿娘虽不是富家出身,但外祖父与外祖母也如阿娘教导我一样去教导阿娘。”

其母孟氏(孟慧萍)不仅教导邓清宁闺阁中的女子必须掌握的“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而且也教导她君子需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为此,养成了邓清宁时而文静时而活泼的性格。

邓清宁六岁那年,当朝皇上(南充国皇帝,宋齐景)还是太子时,其父邓世康(字敬玄)为礼部侍郎,他们交情甚好。

这一年的冬天亦是南充国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

冬至,东宫的梅花开得旺盛,故太子宋齐景邀请洛安城中众官宦携带家眷于东宫赏花。

这天,邓世康带着夫人孟氏、大儿子邓清默(此时十五岁)、二儿子邓清烨(此时十一岁)和邓清宁(排行老三)一家五口,坐着马车赶去东宫。

常年不遇雪的南充国今日下起了雪,那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下来。

邓清宁坐在马车上,一路上时不时地掀起帷裳,孟氏怕邓清宁着凉,正准备让邓清宁放下帷裳之时,瞧见车外下起了鹅毛大雪,孟氏示意邓世康瞧车外,他们相视一秒,邓世康的心里顿时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大哥邓清默从小酷爱看书,此时正捧着书看得入神,二哥邓清烨性格活泼开朗,吃着蜜饯,二人性格截然相反。

今日,孟氏用红绸为邓清宁扎了两个小揪揪,衣赤红棉服,上面绣着梅花,邓清宁平生最爱的花就是梅花。

在马车上,邓世康抽查邓清默的功课:“默儿,这本书温习的如何呀?”

“回阿爹,孩儿已读完。”

“那好,背一段,给阿爹听听。”

“好的,阿爹。春秋诸侯见于传者,虽未尽信,变更王制,略可考也。鲁自禽父三军……(取自《春秋》)”

“嗯~很好,不愧是我邓世康的好儿子。”邓世康说完,便开怀大笑起来。

邓清宁一会儿也不闲着,看大哥邓清默背完书,便趴到邓清默的身边,问道:“大哥哥,你在背什么呀?”

邓清默看着妹妹,回了一句:“《春秋》。”

“大哥哥,我还没读过《春秋》呢,但我会背《三字经》哦。”邓清宁双臂交叉,有点小得意。

邓世康假装质疑邓清宁:“是吗?那让我们的小清宁,背上一段,可好?”

“阿爹,阿娘,大哥哥,二哥哥,你们听好了,我要开始喽。”

邓清宁立马坐好,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友……”

邓世康帮着邓清宁,接了一句:“友……与……朋。”

邓清宁在邓世康的帮助下,接着背诵:“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邓世康欣慰地说道:“好好好,我们的小清宁,这么厉害呀,把《三字经》全部背下来了,真是我的好女儿啊。”

邓世康将邓清宁搂在怀里,全家笑得合不拢嘴。

就这样,到了东宫,李管事在宫门前等候。

“见过礼部侍郎,侍郎夫人。”

“李管事。”

“太子殿下,让小人在此等候邓侍郎一家。”

于是邓世康一家跟着李管事前往正殿(宝德殿),中途路过梅花苑,李管事止步,说道:“太子妃与众官宦家眷皆在梅花苑,太子殿下说‘侍郎夫人可带子女于梅花苑赏花。’”

邓世康示意:“去吧。”

于是孟氏带着邓清宁他们,跟随一个仆人前往梅花苑。

随后,李管事说道:“太子殿下,有要事与邓侍郎商议,请随小人来。”

“好。”

孟氏他们来到了梅花苑,众多官宦家眷都在那庭院聊得热火朝天,太子妃(裴芳茹,育两儿一女,老四宋沁泽、老六宋溪澈和老七宋润滢)见孟氏他们来了,便对身边的官宦家眷说:“你们且聊着,我去去就来。”

于是朝着孟氏他们走去:“孟家妹妹来了。”

“太子妃万福。”

邓清宁他们亦随之行礼。

“不必多礼,他们是你的孩子吧?”

“是,这是老大邓清默,老二邓清烨,老三邓清宁。”

邓清宁抬头看了看太子妃,拽着太子妃的衣裙笑着说道:“你好漂亮啊。”

孟氏赶忙把邓清宁拉到自己身旁:“孩子太小,不懂事,冲撞了太子妃,还望太子妃恕罪。”

太子妃非但没有生气,还走到邓清宁身旁俯下身,温声细语道:“何罪之有?小清宁夸我漂亮,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小清宁,你也好漂亮啊,头上扎两个小揪揪,甚是可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