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锦在外头钓了一整日的鱼,巴掌大的小鱼他全部放回池塘,只留了两条约三斤重的草鱼。荣家人多,六七斤鱼压根不够吃,他把鱼送回家,唤来长工有根去村里池塘捉鱼。
进了院子,他喊:蓉哥儿?阿芝?苗哥儿?
没人回应,几间屋子看个遍,没人在。
在二房院里玩耍的荣蓉听见阿爹喊他,拉着弟弟往自家院里跑,进了院子,朝着正屋方向喊阿爹。
“阿芝没和你们在一块玩?”黄玉锦看见桌上放着的米糕,很香,他没吃,只问道:“你小叔蒸的米糕吗?”前几日大厨房蒸了米糕,闻着可没这么香甜,七弟做的吃食,味道总要更好些。
荣苗说:“哥哥在村里与别人玩打土匪,荀哥茂哥蔚哥萤弟苏弟都在,我跑的时候摔了一跤,”他撩起裤子给阿爹看膝盖:“二哥让我回家,不让我玩。”他有点不开心:“其实不疼,我踩了个石子才摔跤的,要不然我不会摔跤!”
膝盖磕破了皮,红红的,倒是没流血。
弟弟说完,荣蓉接着说:“小叔蒸了两回米糕,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吃两块,桌上的留给阿父阿爹,小叔说只能吃两块米糕,吃多了夜里会闹肚疼。”
“阿芝怕你一会再摔跤,再摔一跤膝盖就会流血。”黄玉锦摸了把小儿的头,对着大儿道:“悄悄的央你小叔,晚上大厨房的鱼,多烧些鱼丸,鱼丸没刺,你芝弟尤其喜爱。”
“我也喜欢,我去说!”荣苗转身就往屋外跑,利索的很,看的出来摔了一跤是真的不疼。
荣蓉立即跟了出去。
黄玉锦看着桌上香喷喷的米糕,犹豫了下,掰了半块放进嘴里细嚼慢咽。
荣泽在屋里看书,听见有人喊,小小的声音,他放下书朝门口看去,两侄子紧紧的挨一块,挤在门口,很有点偷摸意味。
“小叔。”荣苗荣蓉咧着嘴,笑的一脸甜蜜,小叔是家里最和气的长辈,他们大着胆子进了屋,又唤了声小叔,荣苗亲亲热热的靠到了小叔身旁,十三岁的荣蓉略显拘谨的站旁边。
荣泽屋里每日都有新鲜糕点,整个荣宅独一份,今日是梅子酥,城里的老字号,一斤二十八文,且贵着哩!
酸酸甜甜很开胃。
全老太爷就盼着小儿能多吃些,吃的多才能长的高。他自个不够高,恐小儿随了他的身高。
家里的碟盘有好几套,荣泽屋里独用一套,一碟能装十余块糕点,今儿他蒸了米糕,梅子酥只尝了味,还剩好些块,他拿着梅子酥往侄子手里放:“是不是有事与我说?”
四侄十侄原先年岁小,很喜欢来院里找他玩,年岁大了些,过来的便少。
荣苗一口一口的吃着梅子酥,真好吃。
荣蓉拿着梅子酥没有吃:“阿爹钓了鱼,晚上有鱼吃,小叔我想吃鱼丸。”
是的,他很喜欢吃鱼丸,鱼丸没有刺。
“小叔我也喜欢吃,想吃多多的鱼丸,满满一碗的鱼丸。”荣苗眼神儿亮晶晶的看着小叔,在他心里,小叔是最厉害的,阿父阿爹还有别房的长辈们都会挨爷爷的骂,小叔不会,爷爷从来都是夸小叔,有什么事找小叔,一准能办到。
原是这事,荣泽点点头,笑着应了。
荣泽与两个侄子一起出的主院,荣蓉荣苗往三房院里去,他去了东边的大厨房。
大厨房里的掌勺叫荣木,出了五服的族人,雇佣关系并非家里的奴仆。
荣家的晚膳会稍微丰盛些,两荤两素,人多菜量大,厨房这会正忙碌着,进进出出的人,宽敞的灶屋显的有些拥挤。
荣木听见旁人喊泽哥儿,忙抬起头朝门口看去,半大的少年站在门口,逆着天光,看上去仿佛在发光,好看的没法形容,他未说话脸上先有了笑:“泽哥儿晚膳想吃什么?厨房里鸡鸭鱼肉大鹅都有,新鲜着呢。”
“有几条鱼?”
“锦三老爷送来的,这会只有两条鱼。”荣木引着泽哥儿往墙角去,墙角放着只大木桶,桶里两尾游鱼:“有根还在池塘捉鱼,他是捉鱼老手,我吩咐他三五斤的捉两条。”
荣泽看到了老豆腐:“烧一锅鱼丸豆腐,不要放辣,给孩子们吃,再烧一锅酸菜鱼,需焖的入味。”
“老太爷最爱啃鱼头,我晓得。”荣木乐呵呵的笑。
说话的功夫,长工有根送来两条肥鱼,两条鱼约摸十来斤重,算上锦三老爷钓的鱼,完全够荣家人吃,
荣木见泽哥儿没走,晓得他想在一旁看着,并不藏着掖着,反而仔仔细细的讲。
荣泽厨艺且精湛,学着烧菜,是为了在小厨房开小灶时有由头说。
在外头忙了整日,饿的前胸贴后背,荣老太爷回到家,一股甜滋滋的米香扑鼻而来。
全老太爷倒了碗温茶与他:“乖幺今儿蒸了米糕,知道你胃口大,与你留了两碟。”
“我先洗把脸。”荣老太爷高兴极了,笑的眼角起了层层褶皱:“乖幺呢?”
“好似去了大厨房。”
荣老太爷坐桌边,拿起一块米糕,咬一口,吃掉一半:“真香,乖幺这手艺真不错,外头的老师傅都没他做的好吃。”两口一块米糕,连吃三五块,端起温茶水咕噜咕噜的喝:“乖幺不去学堂上课,可想好要干什么?管个庄子还是管个铺子?他有这好手艺,直接给他个铺子开店?”
荣家的孩子,十岁以前都要去族学读书,满十岁后,不是那读书的料,就得跟在大人身边学着,想学手艺的,就寻个师傅教着。
十一岁的崽,什么都不懂,能开什么店,老伴话里明显的偏爱,全老太爷不说多余的话,偏的崽儿是他生的,他偷着乐就成:“还没问,我去问问?”
“明儿我要到庄子上看春种,把乖幺带上,会在庄子上小住两日。”
见老伴吃的香,全老太爷拿起一块米糕慢慢的吃:“去哪个庄子?”
“桃庄。”
桃庄离县城不远,与荣家大宅隔的也近,坐驴车约半个时辰。
全老太爷想,且等明日,老伴只带小儿没让旁人跟,说甚看春种,便是专门把小儿带庄子上,父子俩慢慢细说,家里说不得,躲外头庄子上,打算防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