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九在一场连绵不断的春雨中来临了。
不到卯时,谢庭墨便提着考篮在贡院外等候进场。
考篮中除了炊饼、肉干等必备食物,赵知暖还特意给谢庭墨做了姜汁糯米糕带着。
这糕是糯米粉中加入了生姜汁和红糖蒸制而成,口感香甜软糯,吃下后浑身便会暖和起来。
正好能抵御这几日阴冷的天气。
“谢先生若是冷了就吃一块这糯米糕,既能填肚子又能驱寒。”赵知暖撑着伞站在旁边送他,只觉这细雨带来的寒气都入了骨髓,“你想吃什么,待考完我给你做。”
谢庭墨点点头,他伸手握着她冰凉的手,想将它捂暖。
“这么冷的天气,吃一顿火锅最是舒坦,暖暖不用特意准备什么,待我考完回来吃火锅就可。”
“暖暖快回去吧,这天冷又下着雨可别着凉了,回去赶紧喝一碗姜糖水发发汗。”
“我哪有那么脆弱。”赵知暖看了看还没有亮的天,“倒是先生一定要注意身体,这九天可是难熬。”
“暖暖放心。”谢庭墨忽然靠近在她耳边轻声低语,“别忘了我可不是第一次考了。”
赵知暖一愣,随即笑着:“那就先祝贺谢先生了。”
看着他过了检查,这才回暖食记继续忙碌。
九天一晃而过,这日赵知暖早早来到贡院,院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等待考生的人群。
不一会儿,前面的人群便骚.动起来,赵知暖皱了皱眉头:这还没到时辰呢,怎么....
下一刻便响起了妇人哭天抢地的声音:“当家的!当家的!你这是怎么了啊?”
接着就见两人抬着一面色苍白的举子走了,那哭嚎的妇人踉踉跄跄跟在后面。
众人议论纷纷:“这是怎么了?最后一场考试还没结束怎么就抬出来了呢?”
“还考什么试啊?要我看啊,那人有进气没出气,只怕是要不行了。”
“哎~天公不作美,一场雨下了七八日,就算是在家中生了火炉也觉得冷,这些举子们在号舍里一熬就是九天,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赵知暖听了心中不免担心起来,又等了约摸半个时辰,终于见到谢庭墨的身影。
他脸色略显苍白,不过神情十分淡然,见了赵知暖笑得和煦:“暖暖别担心,我一切都好。”
可他即便是这样说,回了暖食记也是饭都没吃,直接睡了一天一夜才缓过劲儿来。
赵知暖更是听来店里吃饭的客人说,一场春闱下来,整个京城的医馆药铺都被来京赶考的举子们挤爆了。
他们要么是水土不服再加上这九天的煎熬病倒的。
更多的是心病,许多人一出考场就知这次不成了,三年的辛苦和时间又成一场空,怎能甘心?怎能释怀?
甚至疯的傻的也是有的。
虽然谢庭墨从考试回来就一副淡然的样子,可赵知暖还是不放心,待他休息够了便拉他出来逛街。
“暖暖带我出来逛街,是怕我也像有的举子那样疯了?”谢庭墨牵着赵知暖的手,心情颇好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怎么会,我不过是不舍得这大好春光,想与谢先生一同吹吹这暖风罢了。”赵知暖不愿坦露自己的心思,只将出来逛的理由推给这渐渐暖和的天气。
“确实。”谢庭墨也不再揭穿,点了点头,“一直窝在店里忙碌也是辜负了这春光。”
他在路边摘下几条迎春花的花枝,双手翻动几下便做成了花环给赵知暖戴上。
嫩黄色的花朵衬得她眉眼明艳动人,比四处的春光更加夺目。
赵知暖被谢庭墨灼灼的眼光看得有些羞怯,别开眼四处乱看,一眼便看见了不远处有家戏园子。
“雅音阁?”她的眼神一亮,抓着他的袖子十分雀跃,“谢先生,我们来京城那么久,还没见识过京城的戏园子呢!今儿陪我去听听戏可好。”
“今日暖暖说的算。”
今天听戏的人很多,已经没有包厢了。
二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张空座坐下,点了两杯花茶,几碟子点心便专心听起戏来。
台上咿咿呀呀唱着,台下不时有掌声叫好声传来,气氛十分融洽。
可赵知暖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今天的这出戏名为《状元福》,讲的是状元郎考取功名后被皇帝赐婚娶了公主,可又放不下家乡从小就与自己有婚约的小青梅。
便找机会回了家乡与小青梅坦白,又是塞银子又是柔声细语百般承诺。
最后说服了她父母同意撕毁婚书,转而纳了小青梅为妾坐享齐人之美。
这下便是皆大欢喜。
公主身为当家主母,自然容得下一个好拿捏的妾室。
小青梅父母觉得女儿嫁了状元郎,一生无忧还能享荣华富贵,无比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