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谁让我心甘情愿嫁去古代? > 第162章 第 162 章

第162章 第 16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以。”栖真道:“不过每日只得午时一点时间,两样都学,你们一点休息都没有了。”

阿闯连连摇头:“不用休息,我们只想学。”

栖真便从执笔教起,给他们演示“一”字如何起笔收尾。三人在裤子上净擦手,明明洗得很干净仍不敢提笔。见栖真举笔等他们,眼神是温暖鼓励的,才敢拿起来。

拿起来,又不敢落笔,个个对着桌上的白纸踌躇。

最后还是阿闯道:“小姐,我们付不起束脩,就,就不写那么好的纸了吧,别浪费了。”

栖真笑道:“不收你们束脩,写就是了。”

她不觉得自己说了什么特别的话,谁知阿闯听完,眼眶都红了。

栖真一笑,鼓励两句,便认真教起来。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临要上工,她道:“你们若愿意,随时可以来这里用纸笔练习,你们是受欢迎的。”

阿闯三人虽是零基础,毕竟是大人,自制力比孩子强很多,抓住机会就铆足劲学。

很快栖真就发觉焘兴和洪柱对数字敏感,不过几天功夫就把一百以内加减法掌握熟练,她便让聂灵鸢来教他们打算盘。

阿闯则是三人里悟性最高、最用功的,每天不仅练栖真教的字,连弟子规也从白丁那儿讨来。每晚亥时下工,洗个手擦把脸就来教学区练。栖真指点过他几次,跟他说不用把字写那么小,不用密密麻麻写满才换纸。

他只是笑笑,说能省一张是一张。

所以这段时日来,每当山头响起汉子们辛勤劳作后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时,教学区还亮着灯。

阿闯安安静静写字,而不远处,柳絮回安安静静刺绣。

又卖出去两幅绣品,赚了七千两银子,加上之前五千两,便是一万两千两。茶馆的分成和《梁祝》书籍的分成还有六千两,栖真这边出的也不少,加起来差不多三万两。

这个入账速度,大大超过五年来任何时刻。

怎奈现下开销大,聂灵算的三万三千量还只是房子开支,若把山上每日吃食和工钱加起来,四万两都不止。

自从阿月拿起绣针,两人配合无间,进度快很多。但刺绣是个精细活,太耗时间,她只能趁大伙儿睡了,点上两盏格子灯,再悄悄多绣一点。

日子比以前好了,就舍不得它倒退。柳絮回想着无论怎样都得多赚些,等房子造完还能买些家什,改进伙食,甚至……看能不能托阿畅问问,五湖四海有没有更好的医者,或仙丹妙药,能治阿绽的眼疾。

一想到阿绽,柳絮回手里的绣针就戳不下去了。

晕黄的灯光里,一滴泪水掉在绣帕上,她赶紧提灯凑近,小心翼翼用衣袖将泪渍吸干。

阿闯每晚练字,都会看到主家这位叫阿絮的小姐在刺绣。

虽然有两盏格子灯照着,到底不比白日天光,经常见她绣一会儿停手揉揉眼,绣一会儿活动下腕。

他俩从未说过话,每晚各占一边,各做其事。可阿闯在其他工匠闲聊时听说过,这位小姐是主家那边领头的,是他们的顶梁柱,负责赚家底的。

阿闯觉得这女人真厉害,也不容易。

其实谁活着,都不容易。

所以这日他听到动静一抬头,发现她悄悄落泪,不知为何,心像被针轻轻扎了一下。趁她起身去茅厕,忙把自己那盏格子灯放到绣架前的方桌上。

阿闯睡前想,有三盏灯照着,那双好看的眼睛就不会再疼到流泪了吧。

学习这事,有人开头,便有人学样。

看着阿闯、焘兴、洪柱每日用功,渐渐地也有别的匠人跑来问能不能一起学,其中就有小花子和小木匠的爹赵四和阿岳的爹莫生。有的人图新鲜,学了两天没兴致便不来了;有的实在觉得难,提笔就发晕,自认不是读书的料便放弃了。赵四和莫生却一直坚持下来。

栖真也不多说什么,愿意来的教,放弃的也不苛责。

她心里盘算着事,遇五月初是中土传说中工匠鼻祖鲁达的寿诞,于是和絮回商量,午膳时在山头摆了六桌席面。

所有人看着桌上一盆盆生肉生菜,不知主家卖什么关子。

待人坐定,栖真让人端上六个碳炉,每桌放一个,每只炉上置了大锅。

“一个月来辛苦大家,每日早起晚睡、劳心劳力,今日借着鲁达寿诞,给大家整一顿好的。”

栖真指沸腾的锅:“这叫火锅,把菜往里涮,想吃什么自己选,这里……”又指单辟的桌台:“芝麻酱、腐乳、酱油、蒜泥、酱油、辣椒……想什么调料,自己挑。”

看下面的人有点懵,她返回主桌,演示火锅怎么吃。大家看一眼就明白了,纷纷动手,打料的打料,涮锅的涮锅,场面热络起来。

首次以这方式吃东西,大伙儿都觉得新鲜,吃得汗流浃背,越吃越上瘾。

栖真一面吃一面问柳絮回:“觉得这吃法怎样?”

絮回刚涮了肉进去,分给众人,笑道:“令尊好解颐,想出这种吃法,确实有趣。”

栖真道:“家父想法素来多,除了桌上这般大锅,还有将锅一分为二,一边素汤一边辣汤的鸳鸯锅;或划成九格的九宫格,还有一人一小锅单涮的。你们觉得如果中土有人开出火锅店,生意会不会好?”

英迈碗里调了辣,说话有点大舌头:“一定生腻爆棚。”

“在家吃吃倒也罢了。”絮回想了想道:“下馆子时一看端上来的都是生菜,和他们自个儿买菜回家吃有什么差别呢?”

“阿絮提了个好问题。”栖真真心觉得这姑娘是会思考的,便指桌上一盘快干完的鱼丸道:“首先,火锅店食材并非全都无需加工,像这鱼肉做的丸子,虾肉做的虾滑,赵家和莫家婶子做一早上才出这么点,一般人家里弄要费些功夫的。这样的菜,火锅食谱上有很多。”

“其次,火锅力求新鲜。活虾往下扔,捞起来个个甜。羊肉牛肉鸭血猪脑生地端上桌,涮到变色就入嘴,还有比这更新鲜的吃法吗?有人吃刀工,有人品味道,自然也会有人图新鲜下馆子。”

“再次,很重要的一点。火锅就是你往里涮点菜,他往里捡筷子,谁都能拨盘肉进去分着吃,不比吃酒席放松欢快得多?火锅更能拉进人与人的距离。不是说不能在家吃,可既然这吃法更热络人,自然首选堂吃。”

栖真说得停不下来,一低头面前盘中又堆成小山,一看就是身边人的手笔。她笑着吃了一口,继续道:

“以上是对食客而言。对店家来说,火锅店和传统馆子最大的差别是无、需、大、厨!一家饭馆的大厨是老板自己,意味生意做不大;若雇人,掌勺的便是人工里最贵的,难伺候,东家得捧着。火锅店就没这问题。只要备食材,事先制作,照定好的标准来,做事的是张三还是李四差别不大。人家得找好厨子才能拓店,你雇到人便能开,哪个占优?”

“最最重要的是,火锅于中土还是新鲜事物。创业要创新,创新固然需要试错,成功却是一鸣惊人。火锅大家喜不喜欢,看看今日在场众人的反馈便知。”

英迈道:“你这首先、其次、再次的,莫非你想开火锅店?”

栖真笑道:“我想说服你们和我一起开。”

这话一出,一桌人都停了筷。英迈不敢置信:“你要我们跟你一起开店?”

“我大概知道你们顾虑。”栖真道:“阿絮和阿月如今能靠刺绣赚银子,也算衣食无忧,有必要去开店吗?况且开店意味着要下山,要抛头露面,于大家总是冒险。”

栖真环视一圈,道:“阿絮和阿月确实可以靠刺绣赚钱,但这生意,赚再多都是辛苦钱。但凡她们身体抱恙,这赚钱法子就断了。”

“最好的赚钱模式永远是你睡着的时候钱都进兜里。开店确实需要投精力,一开始投的精力甚至比刺绣不知多多少。可我们不是要自己坐堂,而是把开店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规章,找人当店长,以合股方式让人负责单店生意。我们要把这套模式复制到一家又一家店去,拿分红就行。想下五年后,你们更愿靠絮回每日熬夜刺绣讨生活,还是愿意在中土开出五十家店面,靠源源不断的分红过活?”

她这么一说,桌上惊诧的表情淡下去,更多在思考,尤其是柳絮回。

“至于安全问题,上面已经答了。店长找人当,伙计当地雇,我们是需要下山,找店面、雇人、找食材提供者,也就是‘供应商’。但大家可以乔装,或让阿畅找人随身保护。若实在不想下,也可以培养人,让别人跑腿。规避危险的方法有一百种,但重要的是,现下我们得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选择。”

栖真最后道:“家父曾说,若火锅店得以开遍中土,该当何等乐趣!我素日记着此话,可怜他已看不到这番景象。如今我有了你们,想着有无可能合作一把。即了我心愿,大伙儿也能开创一番事业,何乐不为呢?”

这日夜间,絮回刺绣时对栖真道:“你好厉害,说的话总那么让人心动,可刺绣我懂,开店我真不懂。”

天气渐热,山上蚊虫多了,栖真在线盘里点了驱虫香,回桌前画教案的思维导图,道:“家父兴趣广博,于此有些研究。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

“阿絮,不懂的可以学,大伙儿还年轻,怕什么?”灯火下,栖真目光灼灼:“过去天生锦衣玉食,未来凭几飞黄腾达。命运已然不公,我们还不与天挣命?”

背后,工地上立梁柱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絮回充耳不闻,全然被栖真的话击地心潮起伏,连手中绣活都忘了。

若说午膳时栖真一番话只是惹人心动,此刻她竟觉纵使前途坎坷,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天生贵胄,凭什么被打成过街老鼠,过着屎坑里的生活?今日有此契机必要抓住,还众人一个锦衣玉食的未来。

“好,跟你闯!”絮回道:“还请栖真教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