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很顺利地把面包车从局里借出来,条件是帮助大修维护。旭阳把车开到修理厂,很快就修整一新,修理费记在自家账上。
旭阳开车到乡下转了几天,然后联系了几位有些经济实力的同学、战友,把他们邀到饭店,席间,旭阳问大家,有一个赚钱的路子,干不干?
大家说,赚钱这方面你比谁都精明,还有什么好事轮到我们。
旭阳说,我一个人力量不够,需要大家一起做,我保证大家的成本和盈利。
大家问,什么样的好事?
旭阳说,囤大蒜。
大家开始私语,有人表示怀疑,听说去年有人囤大蒜挣了些钱,恐怕这种行情会是大小年,今年价格下跌的几率应该更大。
旭阳说,我和大家签订合同,保证大家的本金和盈利,前提是需要大家先垫付收购款,代为收购。
接着旭阳向他们合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
旭阳邀请的这些人全都在乡镇,并且他们所在的乡镇都种植了大量的大蒜,有的自己家就种了不少。他让大家垫付收购款从农户手中代购大蒜,以高两成的价格转给自己,大蒜入库后三个月内结算,结算时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格时,大家还能再获得高出部分的两成。
旭阳以自家公司和个人名义与大家签订收购合同。而收购的大蒜由旭阳和代购人一起签字存入冷库,出库也必须双方共同签字。
被请来的朋友相互商量了一下,一是对旭阳的家境和人品还是十分信任;二是可以通过守住大蒜守住利益底线,风险较小;三是从交易中可以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收入。
大家一致决定干一番。
旭阳很快联系好冷库。冷库对上门生意自是十分热情,约定储存费用在大蒜出库时结算。
旭阳印制了代购协议,让妹妹旭红趁老爷子不在偷出公司印章盖上。
没多久,到了采收大蒜的时候,各乡镇点上的朋友十分卖力。没几天,新收的大蒜装满了两座小型冷库。
上一年曾经出现过蒜价上涨局面,今年有不少人处于观望状态,不知道眼下的行情会是什么走势。
新蒜刚上市的时候,采购的并不太多,价格曾出现了下滑,旭阳正是趁这个时机装满了两个冷库。
当主产区的大蒜全面上市的时候,冬春两场大雪严寒造成的减产已经全部呈现出来,主产区产量减小,质量降低。随后,新一轮的“蒜你狠”如狂风般席卷而至,一个半月,蒜价翻了两番!
两个月以后,旭阳把库存的大蒜陆续出手,付清各种费用,净赚二十万元。
过了几天,旭阳又去了一趟省城,随后开了一辆崭新的轿车把柳燕接到戈雅酒店的顶层旋转餐厅。
包间不大,但对于两个人来说却是有些奢华。餐桌靠近玻璃幕墙,坐在餐椅上就可以俯瞰整个市区。
倒上红酒,旭阳端起杯,对柳燕说:“小燕,谢谢你,没有你的帮助,恐怕我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
柳燕两腮微微一红:“我又没帮上什么大忙,干嘛这么客气?”
“行情的了解全靠的是它,”旭阳指了指放在身边的大哥大,认真地说,“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它几倍地身价。”
“那是你自己买的,怎么能归功我呢?”柳燕小声说。
“当然要归功你,是用你的钱买的。”旭阳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示意柳燕,想让她干杯。
柳燕看着酒杯,羞涩地说:“不好意思,恐怕我喝不了。”
旭阳端着空杯注视着柳燕,温柔地说,“就这一杯。试试”
柳燕看了看旭阳,看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真诚地期待,又看看酒杯,迟疑了一下,喝了一小口,又看看旭阳,最后还是仰脖一口干了。
柳燕喝完呛了一下,旭阳赶忙递上纸巾,随后夹了一些菜放到她餐盘里。
旭阳笑着问:“没事吧?”
柳燕脸色微红:“没事。”
吃了一点菜,柳燕问:“你怎么想起囤蒜的?”
旭阳重新倒上酒,说道:“还记得我告诉你去省城路上被人下了迷药吧?”
柳燕点点头。
旭阳接着说:“我本想去省城看看蔬菜行情,不能运输就做个代购。在火车上听人说仓河地区遇上了冻灾,庄稼冻死不少。仓河是大蒜主产区,既然有冻灾,大蒜肯定也会减产。我接着去了仓河,果然看到大蒜长势不好。随后我又到大蒜市场上转了两天,结识了几个经纪人,留下了联系方式。”
“哦”柳燕看了看大哥大,说:“这就是你买它的原因。”
“嗯,以后做生意更离不开它。”
说着话,旭阳打开手包,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递给柳燕,“送你的。”
柳燕愣了一下:“什么?”
旭阳把小盒塞到柳燕手里:“自己看。”
柳燕打开小盒的一刹那,一种欣喜骤然洋溢在眉宇间。
盒子内摆着一条项链,花式链条像首尾相接的花瓣,又像层层迭起的波浪,中间是写意的盛开花朵,而花蕊之间,温润晶莹的碧翠静卧其中。
柳燕拿起项链,绚丽的光彩在摇摆流动。
“喜欢吗?”旭阳轻轻地问。
“嗯”柳燕轻轻地回声。
柳燕把项链挂在胸前,抬手准备扣上锁扣。旭阳走到她身后,轻轻地帮她扣好。“看——”旭阳指了指玻璃上映射的影子。
柳燕抬起头,注视着玻璃中的自己的身影。身边,另一个高大的身影在不断地靠近,两个身影渐渐重合在了一起。
窗外,城市的夜空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