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子考的也不错,两人起码都能去县里上学了。
两人都想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等快到家才想起来估计家里人都还没下晌,就又一起去地里了。
远远望去,铁头他们就在地头玩,许母边干些轻省活边看孩子。
这时田里磨洋工的都看见好几个学生往这边来,家里有上学的都知道高年级小学生出成绩了,纷纷打趣他们考的咋样,特别是许念,乡里乡亲,谁不知道徐庆华家最娇养闺女。
许念也不露怯,高兴地挥了挥手里的茶缸,跑着找许父许母了。
旁边也在看的许念大伯母有点不高兴,这丫头眼里没个人,见到人都不知道打个招呼。
许念不是故意的,是真不认识。
找到爹妈,她把卷子往许父手里一放,许父不急着接,把手剥落干净,又在裤子上擦了擦,才拿起试卷看,虽然看自己闺女表情就知道考的好,但没想到这么好。
平时沉默寡言的老父亲眉梢眼角都是笑意,许母则是看着新茶缸又新又好看,乐的合不拢嘴,周围乡亲都围着说笑,有的是跟着乡亲高兴,有的就是偷个懒。
等许念大伯过来监工,一看大家都围在一起,喊了两声:“都不准备干活,不想吃饭了。”
众人笑嘻嘻的散开,倒是许父还笑着说:“大哥,咱念念可能要上初中啦。”
许念最近听说了好几次大伯父怎么样怎么样,今天仔细一看,发现可能是下地少比许父白一些,但两个人长得很像。
“哈哈,那敢情好,到时候念念估计还能跟她恺恺哥一个学校嘞,俩人也有个帮助。”
许念装害羞点点头。
干着活不好耽误太多,许大伯又聊了两句,直到走时才嘱咐许念:“最近都没来看你爷奶,记得跟你爷奶报喜。”
许念听见装乖忙接道:“晓得了,大伯。”
因为许念的好成绩,即使天热,家里氛围倒是前所未有的大好,大嫂、二嫂对她这个小姑子也格外友善。
为了一鼓作气,许念又紧张复习了几天,主要是许念觉得这一回考试可能是她学生生涯最好的一次啦,还是占了多了十几年学习的光。
——
在你有事干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很快,这次去县里是许父请假带许念去的,还得坐驴车。
她进去考试,许父就在学校外等,许念边走便给许父摆手。这让她不禁想到了朱自清写的《背影》,这里没有月台,没有买来的橘子,也不用面对背影。但就是让许念也觉得眼睛酸涩,隐有泪意。
可能这一刻是许念觉得离亲情最近的一次,她想她永远不会忘记有一个父亲,没有迂腐的重男轻女,且在炎炎夏日中等待考学的女儿,阳光折射在她背影上的目光,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许和深厚的爱。
许念所在的县里总共有两个初中,一个县一中,一个县三中。
一中里面还包含了高中部,而三中只有初中部。一中铁定是比三中好,但是大部分学生选择都是三中,因为从这里毕业直接就考中专。
现在中专比高中好,首要一点就是考上中专,一毕业就直接分配单位,有工作就意味着有工资,还能学门技术,是大部分家长孩子的第一选择。
但许家家学渊源,有一个考上大学的姑姑,心里有希望,还有榜样,所以家里是能让孩子读高中,就读高中,听说许家姑姑总说不可能永远不让考大学,就算是不考大学那读了高中也比别人有竞争力。
以许念的想法当然也不想上中专,在她这里毕业早就意味着得早点工作,她不想工作,就想轻松躺平,有时候对比这个时代人民的朝气,偶尔还是会羞愧的。
所以在写完考试卷后,反复检查了好几遍,对于作文那是先写了一个大纲才下的笔,好在就考了语数两门,她发现数学还超纲了,不过也不算离谱。
检查完姓名,等校园有钟声敲响,直接交了卷子。
这个点都是考完试的学生,许念跟随大流出了校门,一眼就看见了许父,忙跑过去。好在她爹站在树阴下没晒着,但还是感觉又温暖又心疼。
许念原本是想在县城想买个毛巾和牙刷的,现在临时决定请他爹吃点东西。
她现在手里有在原主衣柜里找出来的零碎五毛钱和学校奖励的一元钱,也算“一大笔”钱了。
“爹,上次我考试好老师不光发了茶缸,还有一块钱,你看”说这举起手。
“诶,赶紧放起来傻不傻,咱都说财不外漏。”
许念没在意“爹,我请你吃碗面,吃完咱们再回去。”
“不用,你争气我也高兴,你想吃啥面,我带你去国营饭店”许父笑呵呵的。
“行,咱们先去呗”许念想着先把他爹哄过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