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几人无奈离开,魏温听说后,冷笑一声,他站在后院,看着盛放的梅花,心情好了一些。
“这梅花上的落雪自有一股梅花香,把这些雪都收集起来,老夫晚些时候要用这雪煮茶汤,看看是什么味道。”
一旁的仆人闻言连忙动手。
眼下魏国使臣都在楚国,这些人自然也得到了厚待,楚王私下也没少赏赐,各个喜气洋洋的。
不过他们也没忘记正事。
昔日里,因为楚赵结盟,楚魏两国的关系一下坠入了冰点,多年不来往,如今想要恢复,倒也没那么容易。
楚王登基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朝堂,他是有绝对的话语权。
可魏王却不一样,他年岁不算大,也只比楚王早登基几年罢了,但魏国很多老臣对此,并不怎么赞成,相比于楚国,他们更垂青秦国多一些,如今的秦国王后便是他们魏国的公主。
秦魏已经结盟交好,没必要跟楚国有过多来往,能左右逢源固然好,就怕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不值了。
魏王不可能一意孤行,完全不考虑这些朝臣们的想法,只能缓缓地来,这次他派遣使臣带着珠宝美人过来,一是为了给楚王宽宽心,二也是想徐徐图之。
之前,他可是明确拒绝了赵国使臣,一口吃不完一碗饭,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就把事情办好。
楚王对此是很受用,虽然私心里他不太看得起这个有些瞻前顾后的魏王,但他这次的礼物可是送到了他的心坎上。
美人都是绝色,他爱的不行。
眼下在楚国一众宗亲眼里,私下流言不断,楚王登基前是有太子妃的,奈何太子妃难产而亡。
楚王虽然年轻,但膝下并无成活的子女,后宫妃妾是不少,但如今也没有怀有身孕的。
楚国几大世家贵族自然也盯上了楚王后之位,楚太后便力荐娘家的几个侄女,对此,楚王表现的很敷衍,但别家却很开心,这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几个世家虽然明争暗斗不少,但对楚王后的人选,几家那是达成了共识,必须要是他们楚国人。
无论最后出自哪家,都不能是别国的公主。
先王有两位王后,都是楚人,再往上数,不是世家贵族,就是权臣之女,眼下楚王还没在朝堂上公开提这件事,大臣们也没有急着开口。
楚王也听说了这件事,他虽然不怎么看奏折,看负责帮他处理奏折的官员可不敢隐瞒他。
不少人都上折子劝谏他尽快立后,对此楚王使用的是拖字诀,不回应,不理睬。
若是之前,朝臣们愿意上门去劝谏,可眼下,没人敢,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可也不想被这一下连根拔起,便宜了别人,眼下多是观望的状态。
楚王之前当庭处决劝谏的臣子,不少人可是亲眼看到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会贸然行动。
桃源监狱
自从阿元拜托公子持帮自己送信后,她每日都在观望,有些心不在焉的,很快公子持带给了她一个好消息。
“公主放心,大王已经下令撤换了王后身边伺候的所有宫人。”
公子持神情镇定,心里则是十分喜悦,虽然好奇,但他并未拆开阿元的那封信,也不知道她到底跟赵王说了什么。
但这总归是个好消息,是实打实的让赵王后不快,却又无可奈何。
阿元靠在墙角,闻言放下手中的竹简。
“多谢大人。”
阿元嘴角微微上扬,看来她赌对了。
赵王这人,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君王之位,国家利益。
其次,他并不会不要自己的名声,他还是要面子的,要不当初平原君劝谏,压根不会成功。
在给赵王写信的时候,阿元思量了许久,信封上的每一个字她都是仔细斟酌过的,没有一个多余无用的字。
开头,她先是用女儿的口吻表示了对从小到大,赵王对他的关心和养育,祝父王万年,赵国万年。
中间她回忆了自己被赵王赐婚后和公子煜在一起的部分日子,只说好的,又一次的表达了对赵王的感激。
最后她以公子煜之事,说自己疏忽大意,蠢笨无能,主动上奏请求赵王严惩自己,废去自己的公主尊位,赐给自己一杯毒酒。
她说自己在监牢屡次遇害,是上天看不下去了,想要了断她,她还说,自己死后希望赵王秘不发丧,将她的尸首扔了了事。
这辈子作为女儿不能承欢膝下,孝顺父母,是她的失职,让父王失望忧心这是她的罪过,还请赵王千万不要宽恕她。
早日处理了她,如果还有下辈子,她必然会做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