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心里自然也很生气,觉得赵王后不顾忌大局,但眼下还没有证据,也不能闹大。
不过监狱失火,总归不是小事,想到这,他准备明日跟赵王说。
“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之后的事情有父亲在。”
公子持点了点头。
深冬,天气格外寒冷,公子持骑马跑这一趟,只觉得手脚冰冷,可他并不后悔。
回到自己的值房后,他脱掉大氅,天色已经亮了不少,他站在屋内,看着塌上即便是昏睡,依旧眉头紧皱的人,神情复杂。
赵国朝堂
赵王早起上朝,本以为没什么事情,没想到平原君当众上奏,说桃源监牢有一处牢房失火了,幸而及时扑灭,索性没有酿成大祸。
朝臣们闻言震惊不已,余熊看着平原君,再看看上首的赵王,隐约明白了。
怕是有人想要杀公主,他走到今日也不是傻的,至于别的犯人,一般进去了,也就没什么威胁了,别的朝臣不知道内情的,自然也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赵王看了一眼平原君,而后下令严查。
下朝后,他又把平原君跟余熊叫到自己的书房内。
“公子煜一事,寡人心里始终不舒服。”
赵王直接开口,眉头微皱,虽然他儿女不少,但当初对阿元还是给予了厚望的,她跟母亲一般,容貌出色,要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
可最后,公子煜还是潜逃了,至今都没出现,他肯定已经离开了赵国。
楚国那边,他一时半会的收不到第一手的讯息,但平心而论,虽然不喜欢,可这到底是她的孩子,他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去死吗?
赵王说完看向二人。
“大王,臣建议,不如放公主出来,重新帮公主赐一门婚事,让她嫁出去,这件事也该过去了。”
余熊脑子转的很快,赵王压根不会下旨杀这个女儿,他也不想承担所谓的恶名,杀子,畜生不如,这是民间百姓都知道的。
可他眼下也确实不喜欢这个女儿,留着她在国都,无论是对公主,还是对赵王,都不算是什么好事,有人恨她入骨,既如此打发出去是最好的。
“天下局势千变万化,大王英明神武,无论当初公子煜是何缘由,可他终究是抛下了公主。”
“如果他日后成功了,公主未必能当上楚王后,这历代楚王后无论富贵,那可都是楚人,如果他失败了,那下场更不用说。”
“我赵国多年来休养生息,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人才济济,魏国眼下虽虎视眈眈,但也不敢贸然进攻,何况楚国,如今楚王不如老楚王,咱们可趁机与其他几国结盟,韩国,还有燕国,燕国是王后的母国,也与赵国接壤,就算战事起,咱们也并不是孤立无援。”
赵王闻言神色有些松动,显然是在考虑,毕竟这些话都是不争的事实。
余熊这话,有几句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这些年,赵国在他手上确实是越来越好。
“大王,这不妥。”
平原君还是想赌一把的,他私心里还是想赵王能严惩赵王后,彻底绝了她的心思。
“公主昔日嫁给公子煜,这天下人都知道,他日后如何能不认?”
“平原君,老夫知道您考量的多,但许多事情是没有日后的,变数极大,走一步看一步,未必就不稳妥,大王,臣以为,要嫁公主,最好还是把她嫁到他国去,此事可以彻底解决。”
“秦国太后有个幼子,刚及冠没几年,秦赵两国,也有渊源,咱们也可趁此跟秦国交好。”
“有秦燕两国在,魏国更是不足为惧。”
余熊这么说,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前些日子,有几个秦国人私下找到了他,送给了他许多珠宝金子,想要帮他们秦国的一个公子求娶一位赵国公主。
从前秦赵不算和睦,却也没什么大仇恨,甚至往上算,两国还算是亲戚呢。
虽然都是百年前的事情,但如果需要,自然可以拿出来做文章。
赵王后因为幼子的事情,不待见楚国人,甚至迁怒到了阿元身上,可只要是明理人,哪里能看不出,这件事跟她没关系,楚王才是背后之人。
赵王后一时报复不到楚王,但却可以把手伸到阿元身上,但她到底是赵国公主。
余熊也知道,赵王夹在中间,要说不烦也是不可能的,他这个计谋那就是一石二鸟。
“陛下,公主在监牢确实不少时间,若是让天下人知道,必然会说您心狠,这于您也不利。”
之前还可说处罚,但之后呢,消息未必能一直隐瞒住,一旦被透露出了,流言蜚语必然不会少。
赵王端起茶汤,浅浅的喝了一口。
这也是他心烦的地方,阿元眼下真就是个烫手山芋,他不可能杀子,王后又容不下她,余熊这话他也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