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约翰睡得有多晚,睡没睡着,第二天还是得按时返回荷兰国家队训练中心训练。
大概是昨天比赛结果不错的缘故,队内的气氛比较轻松。又因为约翰昨天的助攻,队友们对新成员的态度热络了不少,反倒衬得约翰的没精打采比较奇怪。于是,不少人打趣着问他:
“约翰,首秀就助攻,是不是昨天晚上激动得一宿没睡呀!”
“难不成还在焦虑什么时候进首球?”
“放心吧!助攻已经有了,进球还会远吗?”
约翰:……
队内轻松的氛围影响着他,再加上有氧运动和室外的新鲜空气,约翰很快就将烦恼抛诸脑后——足球让他感觉好多了。
上午的训练结束之后,范戴克招呼约翰一起去吃饭。约翰从善如流地跟着队内老大哥去了食堂,打好饭,在范戴克对面坐下。
昨天比赛时他换下那位11号,考迪·加克波也端着餐盘过来,随意坐在约翰身边。
“小约翰,看来你在考虑转会,离开阿贾克斯?”
范戴克吞下一大块水波鸡胸肉,态度随意地开口询问。
“咦?”
约翰扬起头,脸上写着“你咋知道”四个字。
范戴克一举手机,上面赫然是约翰之前前往曼城和伦敦的动态。
一旁加克波笑呵呵地拍拍约翰的肩膀:“怎么,都不考虑一下利物浦吗?”
约翰看了看两人,忽然想明白了:“原来,你们两位都是……”
敢情这是在国家队里相俱乐部队友呢。
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两位对自己都挺认可,彼此觉得投缘,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己正效力的俱乐部。
范戴克闻言一笑,挥手又叫了一个身材高大结实的汉子过来:“这位是利物浦的前队友,他在很多俱乐部待过,也觉得利物浦不错。”
约翰记得这个人高马大的黑脸大汉姓维纳尔杜姆,球风硬朗,踢的位置是中场。
维纳尔杜姆手中也一样托着餐盘,见状顺势坐在了范戴克身边,加克波对面,口中喃喃地道:“利物浦确实很不错……就是续起约来不大爽快。”
“利物浦啊……”
约翰一时间回忆起他对这家俱乐部的初印象。
球员时代,利物浦绝对是欧洲足坛的王者之一,也给克鲁伊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时的他甚至考虑过有朝一日是不是能去英格兰踢球。但当时英格兰的俱乐部对外国球员尚且关着大门,克鲁伊夫纵使有心也没有机会。
待到80、90年代,约翰开始投身教练事业时,利物浦却接连遭受了“海瑟尔”和“希尔斯堡”两次惨案,深陷舆论漩涡,令人敬而远之。
重生到此,想必利物浦也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转会事务上,约翰一直听从亨克的安排,却没想起要打听打听其他俱乐部的情况。
于是,这时候的约翰,眼里燃着好奇的火焰,追问范戴克等人:“你们为什么觉得这家俱乐部不错呢?”
范戴克想了想,说:“大概是因为安菲尔德吧!有时候我会觉得安菲尔德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同时又是能够庇护我们所有人的港湾……和温暖的家。”
“小孩,你去过安菲尔德吗?”
说到这里,范戴克将面前已经光盘的餐盘一推,笑着向身后椅背上一靠,带着笑意随口询问。
“安菲尔德呀……我还真去过的。”
想起这件事,约翰忍不住嘴角向上扬起。
他确实是去过的。
那是1966-67赛季,阿贾克斯阔别多年后再次进入欧洲冠军杯的第二轮,与利物浦进行主客场两回合的淘汰赛。
当时的克鲁伊夫正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那年他刚刚与阿贾克斯签了人生第一份职业合同,刚刚在国家队首秀,刚刚开始和丹妮约会。
那时的利物浦是欧洲最强大的存在之一,而阿贾克斯,则正在米歇尔斯的带领下,刚刚迈出“全攻全守”的第一步。
约翰记得很清楚:那一轮比赛,第一回合在阿姆斯特丹的奥林匹克竞技场举行,第二回合则前往利物浦的主场安菲尔德。
在66年12月举行的第一回合有一个荷兰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迷雾之战”(The fog match),是说那场比赛在浓雾之中举行,能见度极低,双方球员都在大雾茫茫中拼命寻找对手、队友和皮球的踪迹。
当时普遍认为利物浦是实力更雄厚的一方,但上半场结束的时候,阿贾克斯就已经4:0领先了。
克鲁伊夫自己在第17分钟时进了一球,并且和队友们一起完全控制了场上的局面。
最终比赛以5:1的比分终结。利物浦的主帅比尔·香克利非常不悦,指天画地地说只要回到安菲尔德,利物浦就会赢个7:0。
待到第二回合,克鲁伊夫随队前往安菲尔德。
香克利的预言并不总是准确,那场比赛的比分最后定格在了2:2。
阿贾克斯牢牢掌控着比赛的节奏与场上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