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川觉得各种陶坯一起混烧,不好算损失率。他让鹰西通知捏陶坯的人,找个手艺最好的,每种陶坯捏一个样板出来,其他人再照着样板捏。
这样捏出来的陶坯,虽会有差异,但好歹都是一样的东西。大点小点无所谓,丑点也无所谓,只要烧出来能用就行。
鹰西也让十个捏陶坯的人重新分了组,手艺不好的就揉泥搓泥,把淤泥里面的石子和一些杂质挑出来。
手艺好一些的人就负责把揉搓好的泥团捏成想要的形状,这样一调整,加上秦川让几个人做了一批圆形的石板,用来做转盘,捏陶坯的人的速度加快了好多。
因为大水洼的淤泥粘性非常好,烧出来的陶器是黑陶,秦川觉得光一个颜色不好看,他记得最原始的釉就是草木灰水加粘土。
从土窑里烧完火,扒出来的灰经过捶打研磨后,再过细筛,筛出来的细细灰加上泥,兑水搅拌均匀,就是一种原始的草木灰釉了。
这次捏陶坯的人捏了几百个碗,三个窑就光烧制这一批碗。秦川让鹰西把三个土窑里装的陶坯的数量记录好,再把三个窑的烧火时间做个调整,看看最后出来的成品有什么差距。
第一个大窑烧了两百个碗,木材烧了一天一夜,熄火后冷置一天一夜。最后出来的成品有三分之二是好的。
第二个小窑烧了一百个碗,烧了两天一夜,熄火后冷置两天,最后出来的成品只有一半。
第三个大窑也烧了两百个碗,烧了一天,熄火后冷置一夜,最后出来的成品只有一小半。
三个土窑烧出来成品的情况各不相同,秦川猜这种小型的陶器的烧制时间一天一夜是最好的。
这一批陶碗的成品有两百多个,秦川准备再烧一批碗后,就烧大型的陶器。鹰西这几天很忙,碗的数量多,他每次装一个窑,就要来回数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