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宝船日记的编纂官求见。
秦晓清以为是日记有什么问题,原来不是。他们之前编纂过《永乐大典》,整理抄写了3.7亿字,这一本日记不算什么。
“《永乐大典》只有正本,存在皇史宬,没有副本,万一失火,先帝功绩毁于一旦。求陛下再抄副本。”
《永乐大典》?秦晓清觉得这书只是复制粘贴,但没有副本,确实不安全。
“你们去找两册给朕看看,朕再定夺。”
这些人都是爱书的,便找了《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各一册呈上。
秦晓清拿了新五代史翻看,朱高煦便拿了旧五代史翻看。虽然他以前不爱读书,欺负老师,但其实有些文化。
看完,他随手把书丢下。“爹做的这个永乐大典好,大哥你弄一个副本呗。”
两位编纂官看到书被丢下,一脸心疼。
“再抄一个副本容易,就是费钱。以后或许可以刊印,就像你吃的糖,现在普通人也能吃,以前可精贵了。”
抄永乐大典的副本是大事,秦晓清上朝时提了这事。她是赞同的,没想到的朝臣也大多赞同。
朱瞻基还自请为总裁官,组织人抄录。秦晓清没有允许,朱瞻基性情比较保守,为了避免他破坏工业革命,她要把他安排到前线去。
于是由杨士奇为总裁,组织抄录副本。杨士奇和杨荣两人都凭借政绩回了中央,在争取入阁。
《永乐大典》副本的抄录,不过刚刚理清楚抄写顺序,《宝船日记》便刊印成册了,只是改名叫《郑和七下西洋》。
这份记录了外部世界的书一开始发行,民间便疯狂购买,连秦晓清想起来的时候,也只得了原本看。
看完她紧张起来,叫郑和来问,“西方现在也有火枪火炮,不必我们大明差多少?”
郑和很自信,“陛下不必忧心,蕞尔小国如何能比得上大明。只怕二三十年也赶不上我们。”
秦晓清知道以后的历史,听了这话,自然不可能不忧心。“你最近都在造黑船,但我记得你最开始是跟着先帝打仗的?”
“陛下要远征?路途遥远,一去两年…”
秦晓清哭笑不得,“朕知道远,朕有那么傻。朕是想让你打下交趾,免得那帮人占了地盘观望我们。”
郑和点头称是,“臣什么时候出发?”
今年冬天吧,速战速决。现在你和朱将军先去练兵。”
有些事,只要换个皇帝就很好办,秦晓清不觉得拿下交趾有什么困难的,只要经济还在增长。
最近,胡善祥报告说江南有个叫沈宜修的官宦人家后代,研制出了比现在更好用五倍的水力纺织机。
有了更好用的纺织机,经济只会增长得更好。于是沈宜修被赐予了女爵爵位,女爵等同于男爵。
并且,她的技术也被购买。她得了一千两银子,也就是一百万市民币。
秦晓清借此让人搞出了产权保护法,只是这时候,沈宜修接受了女爵爵位,却不肯要钱。
她认为皇帝给了女人工作,爵位,实在是太圣明了,对百姓有大恩,她不该要钱。
不要钱还怎么刺激技术进步?秦晓清直接派胡善祥给她送钱。沈宜修还是不要,最后她只拿了一半,剩下的去资助了学校。
胡善祥去了江南,朱瞻基也在江南,但两人完全不像夫妻。秦晓清本以为胡善祥会更不满,结果却是朱瞻基先受不了。
他要休了胡善祥,他觉得这女人太碍眼了,把他心爱的孙氏比下去了。
是的,胡善祥去了江南,她这个太子妃在民间可是出了名。
没有过错,却要被休,胡善祥绷不住了,在朝堂上大哭。文武百官都支持太子妃,认为太子太过分了。
但没有支持胡善祥和太子离婚,胡善祥自己也没想过这个,是希望太子回心转意。
秦晓清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朱瞻基的真爱就不是胡善祥。而且她对太子不算好,允许他和自己的真爱在一起,肯定非常拉好感。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悔一桩亲,但如果太子宁拆十一座庙呢?”
秦晓清忍不住笑:“接下来就看朱瞻基和你胡善祥谁的政绩好了。为时一年,不能弄虚作假。
朱瞻基这个太子愿意拼命拿政绩,超过太子妃,两人和离,孙氏成为太子妃。
胡善祥这个太子妃不愿意和离,不愿意离开太子,拼命拿政绩,超过太子。太子离开孙氏,和太子妃在一起。”
不管怎么做,都是她得利,真是太开心了。
不过,这番发言真是闻所未闻,大臣们面面相觑。
于谦仔细思量,道:“陛下说的,是个好主意,太子太子妃一定会愿意的。
如此,不伤和气,只看哪个更想分哪个更想和,就能知道某人的决心,我们照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