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党的陈次升,邹浩立刻维护曾布。“石门口本就是宋夏艰苦角力的地方,有一丝进步都值得高兴。不但不应该罚,还应该赏。”
正是宋哲宗稳扎稳打的策略赢得宋夏战争,秦晓清不会打仗,跟他一样就好了。
“曾布做的没错,谨慎小心才是。不但无罪,还应该嘉奖。”
章惇不服气,秦晓清说:“朕一向偏爱你,但这次你错了。我们宋朝的边军太弱了,跟不上你的激进,你的心是好的,但还是听曾布的。”
章惇觉得自己是对的,但皇帝已经支持了曾布,他只能生闷气。
蔡卞想讨好皇帝,也想打击要脱离自己的哥哥蔡京。于是站起来说:“臣有罪,昨日臣回家之时,在一窄巷看到臣兄蔡京遇到一个狂人,喊他万岁。这是悖逆之举,请陛下责罚。”
蔡京瞪大眼睛,没想到亲弟弟会这么对他。之前皇帝想杀他,他担心受怕地上朝。现在皇帝没怎么样,弟弟出手了!皇帝厌恶他,他完了!
宋仁宗的大将曹利用的养子曹讷就是被人喊万岁,最后杖杀的。蔡京感觉自己到了生死关头,人几乎是从凳子上滑下来的,一个劲儿地磕头,承认有罪。
苏轼看到这样兄弟相残的局面,十分难受。又担心陛下借机杀蔡京,连忙站起来,想要维护蔡京。还暗示弟弟苏辙一起维护。
苏辙厌恶蔡卞,于是也出来维护他哥哥蔡京。
秦晓清示意太监扶起蔡京,他的脸上全是血。
“哈哈哈,你们把朕当什么人了。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根本不值得朕上心。百姓爱怎么喊怎么喊,爱喊谁喊谁。”
苏轼很惊讶,这样冒犯皇权的行为,皇帝是怎么忍受的?更别说皇帝十分厌恶蔡京,想要杀他,不过十日不见,竟然对蔡京如此礼遇。
不但是苏轼明白,文武百官大多都不理解,总不可能是蔡京的磕头感动了皇帝吧?可笑!
但其实这么说也没错。秦晓清已经不是之前的秦晓清了。
这十天她在后宫待着,主要是用来补课北宋的历史了,她看得情绪起起伏伏,发现这些大臣几乎都是人才,蔡京也是。而她最喜欢人才,北宋现在也需要人才进行变法。
陈次升当然不知道这些,他把蔡京的事理解为皇帝掌握了大权,对臣下宽容了。他履行着自己作为御史的职责。“淮南光州有人造反,陛下是否要派兵围剿?”
刚刚坑了哥哥的蔡卞立刻打算接下这份美差,杀造反百姓得功劳可比打西夏辽国容易多了。但蔡京感念皇帝恩德,也想去,两边争了起来。
眼看蔡卞人多势众要赢了,旧党这边也开始争,虽然他们大多不会剿匪。
然而就在他们唇枪舌战的时候,传来皇帝无语的声音,“朕什么时候说要围剿他们了?”
朝堂熄火了。
这次上朝,皇帝屡屡突破了他们的想象,让所有大臣都不适应了。
章惇说:“光州有人造反的事,臣也略知一二。造反的是当地农民,不过二三百人,十日即可绞杀干净。陛下为何不允,难道是陛下仁德,愿意放那帮刁民一条生路?”
“什么刁民,都是我大宋的好百姓。造反要诛九族,不是吃不上饭,或者被欺负得活不下去,谁会造反?让光州的知州好生安抚就是。
再说了,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不知道吗?他们敢于造反,让人佩服。不过是时运不济,现在不是时候啊,天命还在宋。”
这话深得苏轼的心,他立刻说:”陛下圣明!”
宰相都这么说了,剩下的也只能站起来跟着说陛下圣明了。
“都坐下。朕给了你们位置,就好好坐着。“
秦晓清自己站起来,“朕有错。朕才清楚你们都是忠君爱国之辈,都是人才。高太皇太后约束朕是对的,留的遗言也是对的。朕现在要消弭党争,没有新党旧党,只有帝党,你们愿意吗?”
如果皇帝强势有能力,消弭党争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现在的皇帝是强势且有能力的吗?
当然!
结党是历代皇帝最忌讳的事,其实大臣们也不愿意结党,一切不过是为了自保。但既然蔡京都没事,说明以后的政治前途和性命都可以得到保全。
那,为什么要结党呢?
蔡京第一个跪下,“从此以后,没有新党旧党,只有帝党。臣是天子门生,此生一心跟随陛下,绝无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