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诸朝皇帝都当过(女穿男) > 第65章 李白赴长安

第65章 李白赴长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林甫捧着手里皇帝亲手调配的炸药,非常担心里面的东西炸了。但同时,手上捧着这么一个大杀器,他心里又豪情万丈。

李林甫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皇帝,“臣一定不辱使命!”

“好。”

“李林甫都能说出这么不符合他身份的话了?”秦晓清对系统说。系统没有说话。秦晓清继续说:“给他炸药,还是有一点冒险的,不过他想不想政变,我能感觉到。”

秦晓清之所以能活这么长,不光是系统的帮助,她自己也常常防患于未然。如果不知道李林甫以后做的事,现在他看起来其实挺厉害挺靠谱的。

李林甫早年担任国子司业,曾大力整顿国子监制度,国子监风纪因此好转。一点也不看不出以后是嫉贤妒能,尤其以文才入仕之人的人。

他很能装,现在就开始收买厨师,宫女,后妃,让别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了。唐玄宗都很明白他是什么人,根本不打算现在用他。

不过秦晓清不一样,她好,李林甫为了讨好皇帝就坏不了。

甚至,有了钱,妒贤嫉能的李林甫还得支持她大开科举。这次是史无前例的科举,有宰相宋璟主持,副相姚崇和李林甫提供支持,皇帝亲自殿试排名次,一次录取进士三百人。

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多人了,这年的三月份就是最大规模的科举,限制非常少。这件事已经提前造势,为的就是吸引秦晓清喜欢的人才前来。

安史之乱虽然根本原因是皇帝剥削底层百姓太过,但还没到农民起义亡国,统治阶级内斗就亡国了。内斗是因为阶级固化,最支持阶级固化的就是皇帝和世家大族。

所以,秦晓清忙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有钱给寒门官员支付俸禄,联合寒门对付门阀。把宇文融的对寒门的政策,反过来对世家皇族用一遍。

李白今年十九岁,原本在大匡山里隐居,往来于旁郡。直到有一天下山听到爆炸声,发现河道里的顽石被炸掉了,行船不再危险。于是他去打听,发现这是朝廷的仁政,因此决定奔赴长安。

到了长安,他认识了早就名动京城的王维,两人关系很好。经由王维,被引荐给皇帝。李白知道,如果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么他就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把行卷呈送给朝廷权贵,以求得到推荐了。

“参见陛下!”李白道,对于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他充满期待,希望帝王看到自己的才华,得到重用。

秦晓清一眼就看到李白手上的卷轴,她主动索要:“这是你的行卷?给我看看吧?要知道,现在已经不允许考前走后门送行卷了,要弥封。

就是糊名加誊写,不看家世名望,不看字迹好坏,只看才华。当然,人品太差的,前面就该筛掉了。还有锁院制度,主考官已经锁起来了,等你参加科举,考生也要被锁。”

实权皇帝的能量,让秦晓清可以把北宋才有的好制度搬到唐朝来。虽然有阻力,但最后还是成功了。她现在最想看的就是李白的诗词,他写的肯定很好。她可以看到李白那些散佚的早期的作品,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李白虽然从来不知道糊名和锁院制度,但他一听就知道,这样才能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他这样的寒门是最好的。陛下不但为寒门着想,还很喜欢他的作品。

秦晓清飞快翻完了李白的作品,把宝藏都看了一遍。“这个我喜欢,能送给我吗?你还有备份吗?就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我收了可不会帮你科举,也不归我管。”

李白很自信,“只要给太白一个机会,太白绝不担心成不了进士,陛下放心。”

“你李白都成不了进士,我还当什么皇帝。”秦晓清摇头,李白的才华她还不知道吗?“你的诗词很好,啊,朕还想过取消诗词歌赋,不考这些。”

但是大唐是诗歌的盛世,秦晓清不忍心改变这一点。

“对了,你是不是信道?想找神仙?”秦晓清问。

出乎意料,李白摇头,“小时候确实向往神仙,但现在更向往陛下的大同主义,向往天下大同,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

“真还以为你还信道,呵呵。”秦晓清很尴尬,她都准备好反驳的话了。

“臣已经不信了,下山以后,一路进京赶考,臣都在体察民情,了解民生疾苦,迫切希望被陛下做点事。”李白说。

秦晓清知道李白会写诗,但不知道他的政治才能。“现在大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解决,会有什么隐患,会有灾难吗?爱卿怎么看?”

“或许最大的问题是关中和关东的对立,自关中崛起以来,长期与关东对立,两边士族互相争夺统治。而两边的百姓却都被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陛下不能够平衡,或者尊重关东士族,或许河北会脱离大唐,甚至反攻覆灭大唐。那时候又是一场新的“五胡乱华”,汉人江山易主。”

李白神色凝重,仿佛已经预见了那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伏尸百万的未来。但他要把大唐建设起来,推向另一个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