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下诏,百姓半信半疑,但秦晓清下诏,一下子就安定了关中百姓的心。
接下来她又要求研发炸药,整治河道。然后赦免了翻船事故被降罪的人,要求江南运来更多的米。同时准备派人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这时候,造出蒸汽机挖矿的太监,汇报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想法。“陛下,臣已经研究出了蒸汽机,给煤矿抽水。臣听闻粮船倾覆一事,深感痛心。臣想,能否造蒸汽之船,用机器之力对抗水力,船翻得就更少了,或许也将更快?”
有道理,秦晓清感觉豁然开朗,技术不愧是第一生产力,听着就感觉运粮轻松了很多。
“现在太监可以废除了,蒸汽机以你的名字命名,朕也会给你侯爵之位的。”秦晓清说,“至于蒸汽船,也可以去研究,先从朕这里拿钱。”
其实早就没有新太监了,只是还没有正式废除而已。大太监非常感动,决心再为皇帝造出蒸汽船来。陛下不信,他信。
秦晓清当然高兴能有蒸汽船,但这东西需要高超的冶金技术,金属能承受高温高压,需要工程师,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想想就知道,这是有生之年系列,很难相信,一个太监能靠自己给造出来。
但炸药就容易很多了,秦晓清去找了道士。杨坚上位,可少不了道士在后面推波助澜。她找到了焦子顺,张宾等人,让他们研究出威力巨大的炸药。
同时,她认为关中饥荒影响太大了,有她这样的英明皇帝,有常平仓,居然还有饥荒,绝对有猫腻!于是她派李密,屈突通的弟弟屈突盖等人彻查此事。
屈突盖的倔强似乎是家传的,他和哥哥屈突通一样正直刚强,很快查到了大商人和宗室手上,他也坚定地查了下去。还放话,哪怕是太子王爷参与了,他也要查下去!
李密作为辅助,一直支持屈突盖。同样,他也要坚定信念:查到皇帝头上也要查下去,给关中百姓一个交代。
于是屈突通等人班师回朝的时候,关中饥荒案也水落石出了,果然是有人暗地里收粮食,人为制造饥荒获利。
首当其冲的就是关陇地区的门阀,好几个家族在搞这事。有李渊的李家,前朝宇文家,杨家宗室,甚至还有文帝最小的儿子汉王并州总管杨谅,甚至太子似乎也牵扯进去了。
事关重大,这件事处理不好会影响国本。秦晓清在史书没看到过这样的事,不知道这事是轻轻放下还是这些人看她不够狠,贪得更狠了?
她授意刑部继续调查,然后反思自己,去想要不要更狠一点。她超脱于这个世界,杀人倒不难,但没必要为何要杀人?
辛亶接到这样一个大活,心里直叫苦,全是大人物,他哪里惹得起。这时候大兴县令屈突莫来找他,指着自己说:“你要相信陛下,我本来是几乎不可能当官的,但陛下在,我就能当官。”
辛亶死里逃生过一次,官复原职,已经是极大幸运了。他不想冒险,但这次事情闹得这么大,他要么被罢官或者升为右仆射,甚至左仆射。
“我与哥哥通过气,他也知道这事,皇帝会支持你查案的。李密等人可信,杨纳言没有参与这事。最厉害的是太子,但皇帝的意思是除爵圈禁,或者…”
屈突莫做了个砍头的手势,“身为大兴县令,我可以配合你逮捕太子等人,只要你需要,我会上书给皇帝,把人带到刑部。哪怕是太,子。”
逮捕太子?甚至…杀?真是奇女子,想到自己的妻子,辛亶不甘落后,决定一试。
在辛亶处理饥荒案的时候,朝廷里正在讨论营造新都。秦晓清想要定都洛阳,这里位于天下之中,交通十分便利。不比在大兴时,水道关键处有暗礁,涡流。
但众大臣都不愿意,哪怕是搅进了饥荒案不敢开口的李渊,也去给安居大兴派壮声势。关中是他们的基本盘,到了洛阳,他们鞭长莫及,力量就大大削弱了。
他们隐约知道这一点,但秦晓清比他们更清楚他们的想法。于是拿去洛阳就食的事指责群臣,堂堂皇帝困在大兴,再发生饥荒,要像丧家之犬一样奔去洛阳吗?
帝王威严何在?文武百官又有什么用?这一下,皇帝就压倒了反对派,营造新都的想法通过了,接下来又开始推举人选。主要是工部推选,大家商议。
秦晓清知道,有个厉害人叫裴矩,于是一边派工部侍郎寻访,一边对工部推选的人吹毛求疵。将作大匠必须是裴矩这样的专业人才!
工部找不到,原来人竟然在公主府。就在二公主杨阴华府中,她不知道父皇正在找,但也把想做官的裴矩推给了皇帝。想不经过朝廷任命,直接让未来驸马做高官!
裴矩其实不愿意,他想一步步做事,是个正派人。秦晓清也不愿意,责骂二公主,“糊涂,不学习你大姐。太子,汉王就是你这样想的,要丢命的!”
杨阴华不敢说朝廷是她家的朝廷,回去抱怨又被裴矩说了一顿。好不容易安抚好,裴矩就被工部找到了,任了将作大匠,去洛阳仿照大兴城营造新都。
讨论新都样式时,也是裴矩最后能留在京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