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清笑了笑:“爵位少才显得珍贵,自然不能随便封。文官自然是凭借政绩获功,若是这次秦国打赢了,丞相可得公爵。”
于是秦晓清便解释,她打算给文官安排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侯爵伯爵里面也要分各种侯各种伯,分出高低来,降等袭爵。
武官还是二十等军功爵,但不能像以前一样,平民最高只能升到第四级不更,平民只要能力够强,也可以往上爬,成为统治阶级。
李斯是非常愿意限制平民的,听了文官的五等爵就高兴,听了后面这个就不高兴。
秦晓清就告诉他,这样才好,早这样他早就可以因功获爵了,哪里要跑到秦国来,更不用去感叹粮仓里的老鼠了。
李斯沉默了,表示同意。他知道现在这个陛下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他如果不服从陛下,是不会有爵位的,更不会有权力。
听陛下的话,他就会从获封侯爵到获封公爵,泽被子孙。
“陛下若是捉住了六国的逆贼,不要心软,必须全部消灭。”为了秦帝国的延续也为了李家的功劳,李斯建议道。
对于要不要杀掉造反的六国贵族,秦晓清一直是犹豫的。她其实倾向于消灭,但是又怕影响不好。
“为什么?留着不可以吗?”
李斯摇头,“陛下想一想,统一六国是多么大的功劳,那楚国燕国若是复国了,众人都会以为是天命,财产人口都会流向他们。
投降的六国贵族必然谋求复国,不死不止。杀了他们,永无后患,基层治理少了这些不好管的人,平民才会更加心向大秦。”
秦晓清是支持统一的,当然不会允许旧的统治阶级复国反攻倒算,也不能接受他们干扰基层治安,于是定下了基调,要杀掉大部分抓到的旧贵族。
章邯是大将当然是有本事的,但是他发现,在六国贵族之中似乎出现了匈奴人。
这些匈奴并不上阵拼杀,而是穿着六国服饰,骚扰附近村镇,打击运粮民夫。
因此他才发现,于是赶紧上报陛下。
这时候的秦晓清已经笑不出来了,不止是北方被匈奴打开了口子,南方百越也造反了。
她叫来了负责的韩信和李斯,还有萧何,曹参,向他们询问具体情况。
韩信早就料到了这两种情况,冷静地说:“蒙恬将军已经发现了匈奴破开的那段城墙,已经在修复,一定要他们有来无回。相关的官吏也已经拿下。
百越那边,臣已经派了赵佗过去,他熟悉当地事务。任郡尉也已经上疏请罪了,正在安抚百越百姓。”
听到事情都已经得到处理,秦晓清很尴尬。当初韩信分析,匈奴会南下,百越会叛乱,她都不信。她觉得蒙恬能防御住匈奴,也觉得自己对百越比较宽容,他们不该反叛才对。
但其实南下的是小股匈奴,被六国贵族买通了放进来的,这是很可能的。至少百越,他们没有被同化,领头的振臂高呼,下面是自然也就反了,他们又没什么决定权。
李斯看到陛下脸色不好,连忙安慰,“经查实,那股匈奴不过百人,不足为惧。百越离咸阳甚远,叛乱也在意料之中,任郡守在百越名声甚好,一定能够安抚。”
“任嘉确实宽厚,但朕记得他身体不好,也许今年…”秦晓清打算换个郡守。
虽然问过系统,是任嘉和赵佗一起想建南越国,只是任嘉早早病死了,但秦晓清决定当不知道,“任郡守忠心为民,到时候丞相要给他挑个好谥号啊!”
谥号?李斯心中一动。
没忍住,他问:“臣若…陛下给臣什么谥号?”
秦晓清知道李斯一向贪功,但也是真有本事。
“自然是给你个最好的谥号,你这一生为大秦做了太多事。”秦晓清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她一直嫌弃胡亥给自己准备的皇陵太豪华花费太多了,她根本不需要这东西。
“朕记得朕的陵墓,地宫已经建好了,爱卿若不弃,可以葬在里面。”
秦晓清原本想的是,她到底是主人,要葬在重要的位置,李斯陪葬就好。但想到李斯葬好墓室就要封起来,她要葬进去,还得再开地宫大门,麻烦。
“不如!爱卿就以天子之礼下葬,就葬在朕的陵墓,朕的陵墓就给你用了。”
李斯大受震撼,上前拱手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没什么不行的,就这么定了,丞相劳苦功高,理应如此。至于朕,死后就在骊山上随便挖个坑埋了就好。丞相在乎死后哀荣,朕自然会给,朕又不在乎那些。”
听了这话,只有萧何脸上仍然带着淡淡的笑意,其他三人都面面相觑。李斯喜功,韩信也是不肯锦衣夜行的人物,曹参也是普通人,谁不希望自己死后享尽哀荣,以后子孙祭拜不断。
他们都觉得皇帝是随便说说,只是为了表达对丞相的看重,不过仍然十分感动。
秦晓清不在乎这个,“赵佗的事,朕不太清楚,回去会问皇后。萧爱卿曹爱卿,前方战事如何,章邯大将,军功可以封侯了吗?子婴怎么样?”
她想给子婴封王,以后或许是他继承皇位。也想给章邯封侯,他果然那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