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146章 番外十一 三十(下)

第146章 番外十一 三十(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燕牧当然要夸奖一番,不外乎是郡主“聪明能干,深得民心”之语,探春含笑不应。果然燕牧又说:“圣上信任郡主,郡主听从圣上的吩咐,有何惧之有?”

探春叹道:“我就怕辜负了圣上的信任。南疆叛乱刚刚平定,还有不少事宜需要处理,想来燕升大人忙乱得很。”

燕牧为燕升说话:“我那侄儿武人心思,做事还欠考虑。若能得郡主指点,想来更加周全,他只有感激得份。若他不知好歹,我这个做长辈的绝不纵容!”

探春等来了这句,终于放心。燕家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可小觑,燕临还在锦衣军做事,他若是偏袒自家人,探春远在边疆,不能为自己辩驳,三人成虎,实在可畏。所以探春先小人后君子,与燕牧索性说开了,今后做事反倒少了猜忌。

她一向敬重燕牧的为人,得了他的保证,心中大定,又说了一些闲话,然后便说想要探望表姐,燕牧自然不会阻拦,让柳嬷嬷送探春去乐歌居。

姐妹俩相见,抱头痛哭后,这才坐定。

黛玉再也忍不住了,一时真情流露:“三妹妹,你之前和亲番邦,家里人就替你担心。好不容易安生几天,怎么又要去了?”

探春擦着眼泪,说道:“我膝下只有安姐儿一个孩子,她远嫁云南,我总是牵挂的,以后我到了罗甸,与她就近了。还有一宗,你是知道我的,我素日里总说‘我但凡是个男子,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①,也不怕姐姐笑话,我是有一点官瘾的,也爱揽事。如今有了我的用武之地,就算我是女儿身,也能做‘宣抚使’,我怎能错过?人生能有几回搏,如今我三十了,旁人恐是含饴弄孙的年纪,我却觉得,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黛玉听得又哭又笑:“这倒是。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糊涂了一辈子。像三妹妹这样的,看清自己的想法,百折千挠,不改其志,真真让人敬佩,又让人羡慕。罢了,我也不拦你了,只愿妹妹得偿所愿,不负此生!”

送走探春,黛玉坐在南窗下,默默流泪。紫鹃见了,不敢深劝,等燕临回来,赶紧把事情跟他说了。

燕临踏进屋里,几步过来,一把揽住她,轻声道:“你不是明白郡主的志向了?当为她高兴才是啊!”

黛玉擦着眼泪:“我知道这个道理,可我也最怕这样,认识的人,一个个走了……”她素来是多愁善感的性子,这些年养尊处优事事顺遂,便有些经不得别离了。

燕临亲了一口她的脸颊,安慰道:“你放心,我会陪着你的。”

黛玉靠着他,说起闺中旧事:“二姐姐爱棋,四妹妹善丹青,我喜好舞文弄墨,唯有三妹妹样样皆通。而且她是个做实事的人,家里的毛病,一眼看透……”

说着,黛玉就回忆起当年探春在大观园提议改革、兴利除弊的事情来。燕临也听得感慨万千:“见微知著,郡主此去,定然有一番作为。”

清明过后,三十岁的探春再次踏上了南去的旅程。一众亲友故旧都来相送,城楼上甚至有一个女尼和一个道士,远远望着探春的仪驾缓缓出了城门。

后记一

探春来到南疆后,筑路修桥,组织生产和商贸,促进了当地百姓与中原朝廷的经济往来,成功帮助南疆融了帝国的版图。

她还带来了先进的医术和纺织技术,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妇孺儿童,存活率大大提高。《本草增补》、《妇科千金问答》等书都是她带来的,水力纺织机的雏形也是她大力推广的。

几次民乱,探春都深入当地,了解原因,调解当地土民和外来汉人之间的矛盾,由于她处事公正无私,又善于排忧解难,最终这几次事件都和平解决,缓和了民族矛盾和官民冲突。

因此,探春深受群众爱戴,她的宣抚司即元江郡主府,被保留了下来,百年后依然有无数民众自发前往瞻仰。

她的府邸周围种满了木棉,木棉又称“英雄花”,而元江郡主贾探春,就是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后记二

后代史学家整理元江郡主府留下的众多文册书信,出版了《与姐妹书》,公布了一系列有趣的历史。

比如《妇科千金问答》前后用了二十七年撰写而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近亲结婚的危害,也启发了后世对于基因的研究。

比如《大理寺密探集》的作者,其实是个女子,是元江郡主的表姐、当时的一位侯夫人,虽然她在历史上只留下“林氏”这个姓氏,但她被后世誉为中国版阿加莎克里斯蒂。

比如南疆望族贾家这一支,就是由元江郡主的同胞弟弟繁衍而来。这个弟弟在中原没什么名气,到了南疆,这里汉人都不多,读书人更少,他一路过关斩将,很快考中了举人,就跟后世高考移民差不多。

元江郡主此后在南疆待了整整三十二年,最后病逝于罗甸宣抚司府,但余生,她与诸位姐妹,再未相见。

①引用原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