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冥之生母沉璧,曾为鲛人族向天帝讨一个公道,不惜担负屠戮苍生之罪,不惜舍身入凡间历劫七世,也要助鲛人族讨得一个公道,求得永世安稳。可如今,何以她的子嗣后人,要受如此不公的对待?
她做错了什么?淮冥又做错了什么?只恨,凡人贪婪,鲛人蒙昧,怨不得,堪不破。
受刮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时,云罗终于支撑不住,一霎幻回了原形,自刑架之上跌落,沉入了碧落海深渊。也是那一霎,濯缨瞧清了云罗的容貌,竟与她生得一般无二。
不对,那就是她的脸,云罗,即是她。
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她的记忆。是云罗,也是濯缨。
那一刹,她都记起来了,沉入深渊之时,一切都那般真切,前尘种种,恍如隔世。她曾以为,碧落海深渊,则是她此生归处。
没过多久,她竟顺着深渊里的静水流深,来到归寂海底。原来这碧落海深渊竟连着归寂海,更为巧合的是,恰逢蓬莱三仙山三位上仙途经此处,瀛洲上仙缙云亲手将竹笛原形的云罗捞了上去。
“竹本无心,偏偏这支竹笛沉于海底,似藏了无尽悲凉。”
“这支竹笛虽已遍体鳞伤,却藏灵力与煞气交杂,恰逢于此,可见也是有仙缘的。”缙云轻握竹笛在手,见笛身遍体是刀痕,面露悲悯之色,将之带回了瀛洲。
缙云为了修复这支竹笛,寻得很多竹木,皆与其通体玄色不同,想尽法子,也极难将其修复如初。后来,缙云去了趟钟山,烛阴见过竹笛后,忍痛割爱将山中长成的一株紫竹舍了缙云。
缙云回到瀛洲,以紫竹修复竹笛之伤,覆以己身仙气渡之,历经七日悉心修复,竟也完好如初。可云罗终归是元气大伤,再也化不成人形,无法拜谢缙云的救命之恩,惟有铭记在心。
从此以后,云罗就成了瀛洲上仙缙云的乐器。缙云在寝殿内藏了无数乐器,古琴、箫、琵琶、中阮、二胡、三弦,应有尽有。只是,云罗从未见过缙云抚琴吹箫,纵是费尽心思修复好的竹笛,也未吹过半支小调,倒是日日带在身边。
后来,清越出现了,是个机敏貌美的小仙。三仙山明明有三位上仙,她却一心想拜在缙云门下。清越初至缙云跟前,则擅自借了缙云的琴,琴音沉沉中,偏透着一股子清越空灵,缙云似乎很喜欢这支无名小调。
曲终,缙云却不冷不热地问了句:“蓬莱仙翁和九源丈人,皆想收你为徒,何以你偏偏欲拜入瀛洲?”
“听闻,蓬莱仙翁座下已有七名弟子,而上仙还从未收徒。小仙是个喜静的,以为上仙这瀛洲恰是相宜。”清越瞧着是个爱笑爱热闹的小仙,可她偏偏说的话,皆是缙云所偏爱的。
“九源丈人也还未收徒。”缙云淡淡道。
“丈人模样生得好看,也招女仙喜欢。可惜,小仙是来三仙山拜师学艺,不是来招婿的。上仙雅好音律,又是位女仙,且还从未收过徒弟,小仙以为,最为合宜。”清越满眼是笑,满心期盼缙云能收下她。
岂料缙云却道:“可惜,我既不通音律,也不想收徒。”
万万没有想到,缙云从不抚琴奏乐,竟是因其不通音律。大抵猛然有一种,原以为缙云是知音,却不想是个音痴。云罗不禁有些失望,可纵然如此,缙云也还是她的救命恩人。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上仙不通音律,还如此喜爱这些乐器,可见上仙方是这六合八荒最为通透的神仙。”云罗更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清越这般能硬着头皮瞎夸的小仙,活该她能入三仙山,活该她能拜入瀛洲。
奈何缙云竟也是个顽固不化的,偏生不肯答应:“任凭你说破了天,我也绝不会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