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
明珠第一次进西侧的勤政亲贤殿,除了那名宫女,殿内全是男子。除了太子,其他人她均不认识。
明珠行完礼起身站在殿中央,皇上说:“明珠,念在太子为你做担保的情况,朕暂不将你一并押去刑部大牢。但你主动牵扯进此事,你就不能幸免了,你懂吗?这几位是刑部的大人,他们会负责调查此案。你将所知所惑都说给他们,明白了吗?”
明珠:“明白了。”
于尚书和下属已经摸清了昭仁殿发生了什么,就算皇上含糊着说殿内有一丝动静招来了明景朗,他们也明白皇上的一丝动静八成是挺大的动静。
案子并不难,明景朗持刀入殿有罪,但无任何过激行为,这案子怪就怪在李昌皓非要置明景朗于死地一事。若是按照明珠的说法,两人因爱生恨,也不是不可理喻。
但问题是,这一切发生在昭仁殿和皇帝眼前,而今日皇上本不应该在昭仁殿,连于尚书都不信皇上说的‘有丝疲惫,去昭仁殿清静一会儿。’
谁人不知,当今圣上最厌读书,连带着讨厌当时的太师秦玉风,好在秦玉风识趣,辅佐皇帝坐稳了宝座后,便请辞回乡。
外人都道于尚书狗腿,实际上他狗腿狗到皇帝身边那也不是常人所能及。金中堂当年提拔他确有安插自己人之意,但也是因为当然还是于侍郎的他,破案率极高,而且办案速度快。
于尚书晓得,皇上的意思是挖清今日背后是否有人在背后觊觎皇权,明景朗和李昌皓二人杀起来简单,今日随便一个罪名就可将二人置于死地。但,他们背后到底有没有人,才是皇上关心的问题。
明珠不过一介女儿身,再者太子所言为实,她是被太子硬叫离坤宁宫的。想来也是巧了,如果今日明珠和太子不在昭仁殿,也许明景朗便死无对证了,李昌皓顶多是护驾不利。
然而皇上还是留明珠在宫中,到底是怀疑明家串通谋害还是担心太子也参与其中?想到这里,于尚书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听到皇上对着明珠的一番话,于尚书撑起精神完成最后一件事,“明小姐,下官将带您去刑部官署问话,事情大白前还是委屈您暂留刑部衙署了。”
明珠面露诧异,她以为皇上要留她在宫内,现在让她去官署比留在宫内好多了。
明珠回礼道:“尚书大人客气了,明珠必全力助大人破案。”
*
出宫后,明珠跟在身着五品白鹤服的大人共乘一辆马车。
他为明珠掀开车帷后,主动伸出手臂助明珠上车,他说:“下官坐在车夫旁边,明小姐若是有何吩咐,直接说即可。”
明珠笑了笑没作声,她单手扶着车身,一跃而上坐进车厢里。
外面坐着的大人是刑部左越俞左大人,官居五品,为刑部左司郎中。于尚书安排两位侍郎去分别调查明景朗和李昌皓近日的行踪和背后有无其他力量。
明珠,作为提供了重要证词之人和当事人,需要暂时关起来,于尚书安排左大人将她羁留下来,顺便审问一下,看她还有其他能够提供的证据吗。
到了刑部的司署,左大人将明珠送到一间干净整洁的小屋内,便离开了,他走前说:“今日劳顿,请明小姐先行歇息,明日下官再来问话。小姐若是有何需求,门外有职守的侍卫和伺候的丫鬟。”
明珠没什么需求,左大人走后,她开始回想李大人的异常之处。
左越俞没有离开司署,他回到书房吩咐属下备两份宵夜,一份送到书房,另一份送到明小姐暂留处。
他不回家,家里便打发人来司署寻他,左越俞对家仆说:“有事,最近不必来衙署询问,我忙完自然回家。”
送来夜宵的是黄主事。左越俞见是黄主事推门而入,抬头道:“门关好。”
黄主事关好门坐下后,听左大人问:“明小姐歇下了吗?”
黄主事点头道:“明小姐灭了灯,我便没让人敲门吵她。这是发生了什么,刚刚于尚书还把太子派来伺候的人打发了回去。”
左越俞被太子的行为逗笑了,他摇头笑道:“有些复杂,君心难测。”
黄主事:“大人为何不趁热打铁,审问明小姐?”
左越俞:“不急,两位侍郎正在连夜审问明大人和李大人,等有了二人的口供再去问明小姐,不是审问,注意言辞。”
黄主事拍着肚子嘿嘿一笑,左大人向来严谨,某种程度来说他有些老成,明明是年轻有为,却散发着古板的气息。黄主事猜这也是于尚书放心地把明家小姐交给左大人保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