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缺月挂疏桐 > 第7章 大哥深夜归家

第7章 大哥深夜归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崔裕景进门,第一眼就看见了方锦书,顿时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虽然知道这是家里新来的护工,但他的视线停顿在她身上,久久没能移开。

轮椅上的崔书桐打了个哈欠,声音有些沙哑:“大哥,你这么晚过来一趟,是遇到什么事了?”

崔裕景这才回过神,收回了视线,将手里的精致木盒递给他:“这儿有件汝窑莲花碗,我一直拿捏不准。”

“卖家那边催得很急,还要麻烦你帮我看看,是不是真迹?”

崔书桐小心翼翼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赫然躺着一只天青釉冰裂纹莲花碗。

碗身表面有细碎的蝉翼纹,形状似未盛开的莲花,线条温柔婉约,拥有纯正的天青色,可媲美天空和海洋,高雅清洁。

实物太美了,方锦书直接移不开眼,难怪都说北宋是极简审美的鼻祖,不过多雕饰,也不乱堆砌,讲究淡雅高洁,就足以美得令人移不开眼。

但崔书桐淡淡看了一眼,就下定结论:“赝品。”

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尤其是崔裕景:“你……你可看仔细了?”

崔书桐面不改色,拿起莲花碗细细端详:“这件赝品仿的不错,香灰胎的胚体、冰裂纹、蟹爪纹开片、芝麻钉,这些都是分辨汝瓷的重要依据,这件几乎都做到了。”

“但真正的汝窑制作工艺很复杂,即使仿的再像,也仿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崔裕景叹息一声:“其实汝瓷也没那么难,现代技艺完全可以做得出来,我看这件就和宋代的差不多,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

崔书桐回答:“汝窑每件都不一样,太难烧才有故事性和玄幻性,配方和温度控制,差一点都不是原来的味道。”

“现代人能仿得了颜色,也能模仿蝉翼纹的效果,但模仿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毕竟古董最难的就是做旧。”

汝瓷制作技艺失传已久,虽说现代有名匠破获了开片的秘密,但现代烧制的汝窑瓷器无法完全复制宋代汝瓷的细节和特色。

更无法复制几代烧瓷人对瓷器的艺术沉淀。

崔书桐将莲花碗翻了过来:“大哥,你看杯盏的底部,敲支钉是工匠最后一道工序,敲完后,杯底会留下芝麻大小的痕迹,这件赝品的痕迹就太新了。”

崔裕景摘下眼镜,凑近了仔细一看:“还真是和我在博物馆见到的不一样。”

真假已分辨,崔书桐将木盒还给他,忍不住问:“你从哪淘的这个东西?”

“这事说来话长,”崔裕景娓娓道来,“这不咱爸马上要过七十大寿,你也知道他老人家最爱宋代瓷器,所以我就托人四处寻找。”

崔家高价找瓷器的消息放出去后,古董圈不少人慕名而来,带来的众多瓷器中,崔裕景挑挑拣拣,怎么都不满意,直到一位卖家带来了汝瓷莲花碗。

“我也知道汝窑真迹比较难寻,存世不超过一百件,几乎都在博物馆里,而且真假难辨,但那位卖家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言辞亲切可信,不像是假的,再加上这件东西做的很真,我也就信了。”

崔书桐又问:“那你是怎么觉得不对劲的?”

“因为那位卖家开出的价格并不高,只要了我几百万,”崔裕景无奈笑出声,“若真是宋代汝瓷,怕是远不止这个数。”

古董一向物以稀为贵,宋代汝瓷更是稀缺中的稀缺,早就是无价之宝了,哪怕要一个亿也不过分,正是卖家的报价出卖了他的认知能力。

“后来这位卖家一直催着我结账,我实在拿捏不准,才想着拿回家让你过目一下。”

说到这,崔裕景苦涩一笑:“没想到也是假的。”

这时,沉默良久的崔太太终于开口:“裕景,你也不要太自责,汝窑哪是那么好寻的?”

崔裕景抬起头,礼貌而疏离:“孙阿姨,谢谢你理解我。”

崔太太的本名叫孙丽荣,虽然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崔裕景从不称呼继母为“母亲”,一直叫孙阿姨。

方锦书就站在轮椅后面,敏锐察觉出了在场的气氛怪异,尤其是崔裕景喊出“孙阿姨”时,孙丽荣脸上的表情明显凝固了一秒。

好在崔太太立马笑着讲:“你爸这次过七十大寿,你回不回来给他过生日呀?”

“孙阿姨,有件事忘了告诉你,”崔裕景语气冷冰冰的,甚至带着警告意味,“我爸说,让我来操办他的七十大寿。”

孙丽荣脸上的表情再次凝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