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来吃药了——”
夏淼喊了一句,把瓦罐里的汤药倒到碗里,他们从塘鲤村回来后他就把药配好抓齐了,安神养息,让外阿婆也好好地把身体调调。至于癫病,阿爸也说这汤药治标不治本,外阿婆能不能痊愈,说不准。
他也把这事和云飞哥说了,两人都觉得先吃着药养身体,至于能不能恢复清醒……不恢复清醒,外阿婆大概反而过得好些。
“我都说好了,还要喝药啊,这得花多少银钱呢……”
外阿婆瘪着嘴,有些不太想喝,她手上还抓着几个花生豆,是她从摘完的花生苗上找出来的。夏淼笑了笑:
“阿婆,哪花了银钱了?你的药都是我和小彬去采的,你上回不也帮忙了么?再说了,这是补身的,我和云飞哥可还指望着你带重孙呢,你不想抱着他到村里去给别人看看么?”
一番话说得外阿婆眉开眼笑,她嘟囔了几句,还是趁着热乎把药喝了。
明天就是中元节了,周云飞和张栋子一早就坐了竹筏去县上,买明日要用的黄纸和肉,不多时两人就回来了。
黄纸不是买回来就能直接用的,要自己裁成纸钱、纸衣,还有手巧的能叠成纸元宝。
周云飞多买了些黄纸,家里人都围过来折纸,夏淼和小彬都不太会叠,周云飞是只会裁最简单的纸钱,只有外阿婆会的稍微复杂些,她十分耐心地教着几个孩子:
“这样一折,再一折,从这里剪过去……”
几人都跟着做,夏淼做出来的最像外阿婆教的,外阿婆满意点头:
“还是淼哥儿手巧,做得真好,这样以后外阿婆要是去了,就指着你做的衣服了……燕儿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夏淼心中一愣,侧脸看外阿婆神色如常,他连忙把话岔开了。按道理,中元节也是要全家团聚的,这样地下的人才安心。
连不善说话的周云飞也插嘴:
“听说李家村……有戏看,晚点,要不要去看?”
“今晚么?唱什么戏啊,好久没看戏了。”
周云飞也是听张栋子说的,正巧张小梅从围墙上探出头来喊他们,问他们今晚要不要去看戏:
“我叫阿爸给我们炒些黄豆,带去吃,一边看戏一边吃多美啊。淼哥儿,你们都会去吧?”
刚巧怕外阿婆在这个节里多想,去看看戏也好,夏淼连忙答应了。
“我们一家都去,反正没什么事,阿婆,好嘛?我还没在村里看过戏呢,哪里才能看得清楚呢。”
“傻哥儿,你让小飞带条长凳去,我们四个都得坐得下,长凳还高,摆在戏台前头才能看得清。我作姑娘的时候,得走路去镇上,才有戏看呢……”
外阿婆似乎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戏,很快就在淼哥儿的询问之下转到说戏文的故事里去了。
小彬和周云飞都默默地听着,他们两个少有去看戏的时候,此刻听起来,居然也有了几分的期待。
几沓黄纸都弄好了,夏淼他们吃过中午饭,便开始准备要带去看戏的吃食。这儿去李家村也不近,想要占得个好位置,确实要早些去。蒸几个红薯,再由周云飞弄了油盐炸豆子和花生,分别装在四个竹筒里,方便他们吃。
夏淼还每个竹筒都捻了一根粗黄瓜进去,这黄瓜是腌好的,酸得很,当作零嘴也不错。他有些遗憾:
“可惜家里没有柿子饼,也没栗子、圆子什么的,我记得秋天的时候阿爸会做和炒来吃。”
周云飞前两天刚上了山,山里不少栗子圆子,看着一串串的,只是还没到时间:
“到时去山里捡。”
“对了!云飞哥,你上回给我们炒的南瓜籽还没吃完!我去抓一布袋的!”
从阿爸那儿回来,他们吃了好多回南瓜,不少大南瓜都做成了菜干,因而留了许多南瓜籽。虽然有些忙,周云飞还是抽空炒了许多,让家里人想吃就拿,不用俭省。
他们还背了两竹筒的水,又带了些红薯吃食之类的,竹筒放不下,干脆拿个小篮子放着,上面盖布巾也蒙不上灰尘。没到下午天黑,他们就全都准备好了,把半大的虎子关在家里,刚好让它看着点家,他们加上张家一家都去看戏去。
路上还遇到草凹村几户人家,提着长凳或者矮凳,篮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点吃食,一路上都招呼着说笑着,这感觉倒让夏淼想起年初他们一块去看花灯的时候了,不过现在比看花灯热闹,李家村还是比镇上和县上近的,看戏又有故事,不少人都愿意去。
一路上都吵吵嚷嚷的,傍晚的风从桑田和稻田里吹过来,带着点热气,也带着点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