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归抱怨,实际个个是人精的京官们通过关上门和自己的心腹幕僚商量合计、接着公文琐事的名义与同僚们相互打听试探等一系列手段,很快便对自身立场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怡亲王等人此次行为,只是普通京官的他们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对,安静地待在原处随波逐流,太皇太后敢收下怡亲王等人的三辞三让,他们就跟着下跪三呼万岁,太皇太后不收下三辞三让,他们继续装聋作哑,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种各路人马都相互算计的时刻做京官可真是太难了。”
“谁让我们不仅没有下棋的权力,甚至连当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真想自请出京去地方,避开眼下这步步惊心的危险时刻。”
“谁不是呢?”
“唉……”
……
京官们唉声叹气,主导此次事件的怡亲王等人也聚在王府后院议论纷纷。
“十三爷,您和八爷、九爷都说太皇太后早有……为何朝堂上,她却是坚定拒绝我们?”
“对啊,十三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弘昼一脸困惑。
要知道,眼下这局势,身为皇帝兄长的他并非毫无登基称帝的可能。
“你们平日里都没读过史书吗?三辞三让的规矩都不懂!”
允禩无语地看着众人。
众人闻言,无不露出苦笑:“这不是……”
“明白,我全明白。”
允禩淡然一笑,随即看向允祥:“下一步怎么走?”
“继续请。”
“如果三辞三让以后,她真的……”
“那便是我们的从龙之功。”
允禟冷不防插嘴:“将来我们的子孙请女皇还政永璋,又是一份从龙之功,一件事赢两次,可谓是双赢。”
“九哥不愧是九哥,不管什么时候都精明得让人牙痒痒。”
允祥话里有话地调侃着允禟。
他不喜欢允禟,但眼下又不得不听从允禟的建议。
允禟也知道允祥不喜自己的唯利是图和无所不用其极,说完“双赢”的构想便坐在一旁摇扇喝茶,不再言语。
允禩再次看向允祥:“十三弟,你意下究竟如何?”
“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回头的可能吗?”
允祥反问。
允禩笑而不语。
“既然如此——”
允祥顿了一顿,正色道:“我们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
……
自王莽时确立的三辞三让的禅位流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正月大朝会当日,怡亲王率领王室宗亲行了禅让流程的第一请第一让。
第二请第二让则发生在太皇太后的千秋寿诞上。
……
那一日,太皇太后亲自率领宗室、文武大臣前往天津欣赏停靠在港口的新造的二十艘钢铁大船组成大清船队。
看着停靠在港口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威武的铁船,太皇太后脸上露出由衷微笑:“难怪古人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即便是大哥那般文采斐然的形容,也终究不及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
“太皇太后言之有理。”
众臣们纷纷附和,抬眼瞬间视野就被大船占满——
太宏伟了!
简直就像……
看到钢铁巨兽如连绵起伏的山丘匍匐在大清港湾,有人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怡亲王等人更是心潮澎湃,悲喜交加。
悲的是如此强大的力量至少二十年内都会被年家人握在手中;喜的是大清有此强大助力,海防必定固若金汤。
[说到底,我也只是个不能免俗的凡人……即便早已做好女主天下的计划,看到如此大船以及……依旧还是……但愿百年之后去地下见四哥时不会被他怨恨责怪……]
[老四啊老四,你确实聪明能干,连你选择的女人也能干得超出常理,可惜……无数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越是能干的女人越是容易不受控制……尤其是眼前这个女人……虽然我最终依然没能得到皇位,但是我成功让你沦为了万古笑柄……]
[四哥,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从皇阿玛手中得到皇位至今也不过十多年,你的江山却已经在我和八哥的推波助澜下流落到女人手中……而且年氏的兄长年羹尧是个文武双全之人,不像武则天的两个哥哥都是废物……将来的天下能不能继续姓爱新觉罗是真说不准……就算后人有本事让江山继续姓爱新觉罗,也注定不是你那一脉传下来的爱新觉罗!]
[天下归谁都不会亏了我这个先帝兄长那一份,何必赶着让太皇太后不痛快。]
[……]
宗亲们观看船队时生出的纷乱心思流入武曌耳中,她不由嘴角微微勾起,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难怪你之前一直说时机不成熟,原来所谓的时机成熟指的是初步工业革命提升科技加上武器更新换代,从冷兵器走向冷兵器为辅热兵器为主的新时代……】
凤龙也在一旁发出若有所悟的感慨。
[民众基础源于经济基础,枪杆子里出政权,乌拉那拉氏的天幕直播系统可是反反复复一直都在强调这两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