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主与富察家额驸的和离很快传遍京城。
百姓们将此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笑得前俯后仰,宗亲贵族和朝中大臣却无不面色严肃,与幕僚议论纷纷。
“听说皇上想让四公主去蒙古和亲,所以才安排四公主与富察家和离,可是……”
“四公主下嫁富察家是先帝生前亲自定下的亲事,先帝从未想过让四公主送去蒙古,皇上此举——”
“我也觉得此事另有蹊跷。”
“——大人,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某个幕僚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惊恐和彷徨。
“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那我就——”
幕僚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不才以为,皇上此举是为了将富察家的势力全部收拢到自己手中,毕竟,等孝期结束,皇上就会正式册立富察家女儿为大清皇后。”
“你这话看似有几分道理,其实一窍不通。四公主身为皇上的亲姐姐,被先帝下嫁富察家,如今皇上又册立富察氏为皇后,对富察家而言这是亲上加亲的殊荣……”
“你才是老糊涂!正因为既有额驸又出皇后是亲上加亲,皇上才要拆散四公主和富察家,俗称先给一棒子再给一颗甜枣,让富察家明白皇上永远是皇上,以防富察家恃宠而骄生出傲慢之心!”
“……原来如此,确实……一张一弛,用人之道。”
“而且我听说四公主虽是女流之辈却颇有男儿志气,一心想做海蚌公主。圣母皇太后与年家长期把持朝政不让皇上亲政,皇上对此早就心烦意乱,碍于孝道和孝期未出不得不暂时忍耐。此番打发四公主去蒙古和亲,多半也有指桑骂槐、杀鸡儆猴的意思。”
“这……”
书房里商议政事的众人顿时面色凝重,少许沉默后纷纷拱手告辞。
……
“王爷!王爷!”
下人们大呼小叫地跑进王府花园。
正在福晋等人的陪同下沿着逢春化冰的人工湖缓慢散步恢复每年冬天都会剧痛发作的腿脚的怡亲王允祥停下脚步,还未开口,十三福晋已露出不悦声色,呵斥道:“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
“回福晋主子的话,奴才……奴才有错……奴才……”
“先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福晋的搀扶下缓缓坐下的允祥平静地看着磕头如捣蒜的下人。
“嗻——”
下人抬头,将四公主被皇上强逼着和离的事情娓娓道来,又奉上近来在酒肆茶馆流传甚广的皇上通过打发四公主去蒙古和亲敲打圣母皇太后和年氏一族让圣母皇太后早日归还权力允许他摄政亲政的说法。
听完下人的报告,允祥沉默良久。
福晋见状,斥退左右,附耳低声问道:“王爷,您对此事……”
“我如今不过是个居家养病的富贵闲人,朝堂风雨与我再无半点关联!”
“可是——”
“眼下的朝堂看似母慈子孝,其实暗涛汹涌,风云瞬息万变,我这个先帝钦点的摄政王能在风雨将来时退回家中享受夫妻和睦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哪里还敢再卷入是非!”
“王爷……”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清即将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们……我们能在这场风雨中保得全须全尾已经是侥幸,就不要再奢求其他了。”
允祥叹了口气,在福晋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继续他的赋闲生涯。
……
……
“什么!民间竟敢妄议朕和四皇姐的事情!简直反了天!”
粘杆处的禀告让弘宜愤怒,拍案而起:“让刑部的人马上过来,朕要严惩此事!”
“皇上——”
圣母皇太后的声音骤然响起,打断少年天子的勃然大怒:“你刚才说要严惩什么?”
“回皇额涅的话,民间有反贼妄议皇家事务,儿子有意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用猜,肯定是四皇姐心有不甘故意在民间散布谣言,想给朕身上泼脏水!]
弘宜暗自嘀咕着,脸上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笑容:“皇额涅,儿子知道您和四皇姐都对和离之事颇有不满,可是为了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儿子也不得不——”
“你已经能让女人怀孕,也难怪不想继续听皇额涅絮絮叨叨。”
武曌打断弘宜,和蔼可亲地说道:“妞妞的事情,我希望到此为止。”
“可是——”
“不管怎么说,她都是你的四皇姐!过分针对小心让天下人耻笑!”
“皇额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你一意孤行,本宫也将不得不信了那个传言。”
“什么传言?”
弘宜警觉,目光炯炯。
武曌缓缓道:“皇上此举乃是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