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打算另立太子了。”
康熙缓慢而笃定地说道:“胤礽又一次让朕失望,朕决定废了他,从朕的其他儿子里选出更合适的太子人选。”
“孝庄太后留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废立太子乃是国家大事,奴才不敢有半句议论。”
德妃低着头,不敢接康熙的话。
“废太子这种事情,你作为后宫妇人确实没有资格插嘴议论,但你作为老四和十四的母亲,有资格评判你的两个儿子。”
康熙的话有些微妙。
德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能低着头:“奴才——”
“关于你的两个儿子,你只管说你知道的琐碎事即可,不必担心你的言论可能左右太子废立之事。”
康熙鼓励德妃发言。
德妃想了一下,抬起头,苦闷地说道:“老四自小被皇上交孝懿皇后鞠养,虽是奴才的亲骨肉,终究难免有几分疏远,不及十四承欢膝下更得奴才的喜欢。奴才恐怕奴才对他们的评价有失偏颇——”
“偏颇也无妨,朕就想听听你作为母亲对你的两个儿子的看法。”
“嗻。”
德妃叹了口气,略有些无奈地说道:“奴才与老四本就有些隔膜,偏生老四性格内敛沉稳,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以至于奴才每次与他见面,事前想着此番定要与他亲昵,可真到了见面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睛,心里就会涌起莫名地害怕……预先准备好的话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老四有时确实严肃得让人不喜欢。”
康熙喝了口奶茶,继续道:“十四呢?十四在你看来如何?”
“十四从小就是个聪明乖巧懂事又热情活泼的孩子。”
说起十四阿哥胤禵,德妃嘴角不自觉溢出笑容:“他非常懂事体贴,笑起来眼睛里有星星,小时候成天围着奴才,成年分出去以后也是每次来探望奴才都会给永和宫带来欢声笑语……听宫女太监们说,胤禵在宫外也是个非常受欢迎的阿哥,朝中大臣喜欢她,满洲勋贵信服他……尤其是他的骑射功夫——比老四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十四的骑射功夫确实比老四强些。”
康熙淡淡说道。
虽然德妃坚持胤禵比胤禛优秀,但在康熙看来,胤禛和胤禵的能力相差并不大,何况胤禛早在十年前就为他办差、帮他处理朝堂内外的棘手事,立下不少功勋,远比年轻又喜欢夸口的胤禵更值得信任,更有可能在新君登基后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
然而,正因为他对除胤礽以外的皇子们的培养方向都是新君的辅佐大臣,一旦被寄以厚望的储君胤礽发生意外,事情就变得异常棘手!
胤礽不中用了。
剩下的阿哥里没有一个人曾经接受过储君教育,可以无缝接替。
倘若胤禵晚出生三年或是日常表现得更加谦虚好学不那么年少轻狂,他或许可以——
偏偏……
“年少轻狂是好事,但生为皇家人太过轻狂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无缘故地叹了一句,康熙走出永和宫。
德妃握紧宫扇,满面疑窦。
皇上这话究竟什么意思?
年少轻狂是好事?皇家人轻狂终究不是好事?
……
因为珍惜小儿子,德妃最终还是违背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派心腹嬷嬷领腰牌出宫,将康熙的评语带给胤禵。
胤禵收到额涅的话,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得知这句话是皇阿玛与德妃额涅谈论四哥和自己的优劣时所处的评语,于是带着这句话找上八哥胤禩、九哥胤禟。
“八哥、九哥,你们帮我参谋一下,皇阿玛这话究竟有几个意思?”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微妙……”
胤禩眯眼。
胤禟则是眼珠转动,狡诈暗示道:“很显然皇阿玛对你寄以厚望,希望你能够像四哥那样变得沉稳一些,将来或许可以继承大统。”
“哦?此话当真?”
胤禵大喜。
胤禟道:“年少轻狂指的是你现在的姿态,轻狂是好事,说明皇阿玛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皇家人轻狂不是好事指的则是如果按储君的标准,你不能太过轻狂,要像四哥那样稳重内敛才是做皇帝的材料。”
“既然四哥的沉重内敛是做皇帝的材料,皇阿玛为何不——”
“皇阿玛不可能立老四做储君。”
胤禩突然开口,打断胤禵的担忧:“皇阿玛近来常在公开场合嫌弃二哥作为储君年纪太大,若是废了老二立只比老二小四岁的老四做太子,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哪怕只是为了颜面,皇阿玛也要选个年轻阿哥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