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爱。
人,家庭,教育,社会,宗教,婚姻,儿女,新的家庭,每一个元素都是情感的基础,一条锁链牵引着世界,秩序与规则将它们稳固好,但是不能让秩序与规则去渗透它们,秩序与规则是为了守护爱,任何一个元素被渗透了,都会导致悲惨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世界错乱。
或者,因为没有学会“爱”这个课题,男女双方持对立,所以男性会仇视女性,女性会仇视男性,所以会有性别歧视。一旦性别歧视走向极端,一个缺失“爱”的社会必然会出现覆灭的倾向,就比如杀害异性这种过激的行为。
我这一晚上在静静思考着,忽然间,明白了Ela老师所说的各种道理。
在考试时,我的位置被安排在倒数第二桌,桌后的灿灿频频提醒着我哪道题我做错了,我举起手中的卷子,把它摊开,我把我会做的答案告诉她。她悄声告诉我哪道题怎么做,我在考试前打了小抄,把它扔给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的班长。
我们之间互相作弊,我知道教室里有监控器,也知道监考老师在看着。或许,分数对于现在的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还是作弊了。
作弊的同学多的数不胜数,如果要调监控来看,一抓一大把。老师装作不知情,我们偷偷传递小纸条。以前小学时,老师明令禁止作弊,那时我们每个人胆战心惊,后来,我明白了作弊的乐趣。
没必要一板一眼的死守规则。
就像上课时,当被老师提问的同学回答不出答案时,会有人刻意去悄声说出正确答案,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感情也得到了提升。
没必要为了分数而划定界限,没必要为了分数而败坏人缘。分数就只是个虚的东西而已,我们掌握的知识不一定会考,会考的知识不一定运用到现实中。
在考试前,老师就已经把正确答案都写在了黑板上,老师已经把考点和重点都给我们讲清楚了。
——————
当前的教育环境以竞争为主,教育是把双刃剑,有好的一方面自然也有坏的一方面。根据大环境变更,如果世界大规模爆发灾难,我们也要学会居安思危。
当前的制度只适合在安全环境下的我们,只适应于过去的时代,一旦危机到来,当前教育的弊端也会显现出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适应城市生活,而是怎么维持世界运转,怎么去确保每一个生命存活下来。
《乌合之众》:“这种教育会带来极大的危险——它让接受这种教育的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情,并且竭力想要摆脱它。工人的子女不愿意再做工人,农民的子女不愿意再当农民,而最典型的中产阶级却认为自己的子女除了做国家公务员,其他任何的职业都不适合。学校的学习,不再是为人们提高在未来的生活能力,而是为国家培养公务员。因此,人们也就不用学习如何为人处世,也不需要具备任何的创造力。在阶级的下层,这种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的无产阶级,他们不满自己的命运,随时准备起来反抗。”
“借助教科书,国家制造了大批有文凭的毕业生,但国家又只能雇佣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人,于是其他人一毕业就失业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养活了前一类人,却让后一类人成为自己的敌人。”
“他循规蹈矩地生活,结婚生子,满足于兜圈子。而且总是在一个圈子里兜,把自己封闭在有很多限制的狭隘的办公室里。他在工作中十分本分。但仅此而已。这就是当前教育的最通常的回报。”
“只要看一个国家提供给年轻人的教育体系,就能够知道这个国家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教育具有让群体的头脑部分改善或恶化的方面。”
世上的人多,虽有破除枷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的人,但也不缺上述所说的人群,此类人群都在传统教育的规则之下,已经沦为传统教育之下的信徒。
比起让人们日复一日坐在教室中死记硬背,比起整年整年的重复着此类教育模式,倒不如从小时候就教他们各种生存技能和职业技能,以便未来危机爆发时,还能让他们从就学的技能维持世界的运转。不至于沦到等死的地步,一旦危机爆发,规则之下的产物也将被规则而反噬。
不管是哪类人群,都要对世界的规则和制度应对自如,而不是沦为规则之下的奴隶和牺牲品。
只有将生命保全下来,才能让教育生根发芽。有嘴才能吃饭,空有饭而无嘴,就算饭再重要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