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嬷嬷,传哀家旨意,云氏蛊惑民众,杀无赦!”她拍案而定,凤仙嬷嬷本要传递太后懿旨,不料此刻慈康宫来了‘不速之客’。
“臣弟参加太后!”骆国公闻声而来,为的正是云氏一事。
看见自己的同胞弟弟前来,太后熄了怒火,还想让他评评理,不料,骆国公的一番话竟然让她惊愕。
“那云氏从前臣弟也是短暂交往过的,她们那时不过是京都的一家普通茶铺,时刻面临倒闭,并不曾有什么令人奇怪之处,想来,是太后您误会了。”
太后的疑心不亚于任何一任帝王,但骆国公想,有疑心是好的,有的疑心是有迹可循的疑,可有的疑心便是荒诞不经。
“骆国公,难不成你也被她们蛊惑了?!”太后吃惊,她不敢相信这番话是从她的同胞弟弟口中说出的。
正愁疑不定,骆国公又道:“太后勿怪臣弟冒犯,有些话,臣弟想,还是让太后您知道为好。”
太后狐疑,什么事?
殿下,骆国公揖手俯身,压低了上半身,“自先帝驾崩,是您将陛下拉扯大,这些年,您在陛下身上耗费的心力不亚于任何人,可是,要知道溢满则亏的道理。”
他变相点拨了两句,只希望太后能够明白。
可是,如今太后已然糊涂,她实在不明白,他们这一个个的,都被妖人迷惑,这与先帝冷宫中的那些日日拜佛诵经信鬼信神的妃子们有什么区别?
“太后!”骆国公最后一言,只希望她能迷途知返。
如今,太后竟敢软禁皇帝,哪怕与民意相撞也要斩杀云氏,这已经是大忌了!
他们大灵朝自太祖武皇帝以来,便遵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先帝去之前,亦是再三警告,不可违背民意。
“住口!”太后大怒,此时已经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了,“哀家想,骆国公你也需要好好冷静冷静了!”
“来人,给哀家遣退骆国公,没有哀家的召见,日后不准踏入慈康宫一步!”
凤仙嬷嬷正要遵旨,殿下,骆国公惨然阖目,只见宫人们奉命要将他带离慈康宫,他抬掌,缓缓睁眼——
“这是一道先帝留下的诏令,是第一道遗诏,在先帝离去前交到了臣弟手上。”
第一道遗诏……
太后身子一僵,第一道遗诏就意味着哪怕她身上还有诏令,也不敌他这一道,所以、所以……
骆国公面容严肃,神色怆然,“自先帝驾崩之时,他便已经预料到了有这一日。”
先帝心恤新帝年幼,只怕他会被人操控,便留了第一道旨意,交给了他,让他暗中关注,若是有朝一日,拿出这道诏令来,便可为新帝化险为夷。
太后坐不住了,彻底瘫坐在那里,不多时,通明帝摆驾而来,他眼眸之色冷冷,看见了太后惨白的面色,也不为所动。
“传朕旨意,赦免云氏等人。”
太后张了张唇,还想说什么,最终无言。
“至于太后,太后年事已高,日后便住在慈康宫养病,凡朝堂之事,不再插手分毫。”通明帝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开。
听到自己被释放,云疏雨眼中是溢出的喜悦,她忍不住和卢氏云常抱在一起,流下了劫后余生的热泪。
一旁,贺巧巧投身于贺家二老的怀抱,身边,还有自己的两个哥哥,她喜极而泣:“太好了我没死……”
他们拥抱着,互相安慰,紧张的身子还不断发抖,需要一时半会儿缓解。
街上,每个人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太好了,他们救下了人!民众情绪一时间达到了一个极点。
唯独元天茶阁不忿,等着吧,现在不死,是老天宽宥!等到老天爷也不容忍了,那可就是天经地义了!
劫后余生,云家决定这一日,茶铺的茶大家都随便喝,也是多亏了大家,才有他们一家侥幸刀下逃生。
听见这个好消息,众人欢呼,簇拥着她们回了茶铺。
……
自从太后久居慈康宫,朝政都由通明帝把持,本以为通明帝不擅于此,可是谁承想,这朝堂上下竟然也一派融融上行下效有条不紊。
几乎没人对通明帝的治理有所怨怪。
没了太后,贺巧巧在宫里活得愈发顺畅,有个好消息便是,皇帝格外开恩,允许她在宫中研制牛乳茶,还笑着告诉她,若是她能在宫内把牛乳茶研制得比云氏百茶还受欢迎,她想要什么条件他都答应!